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用世界一流项目 吸引世界一流人才 半汤“生物谷”建立2个诺奖工作站

江淮晨报 2017-11-24 07:57 大字

在美丽的汤山脚下,有一个集疗养、康复、度假、游览为一体的半汤温泉度假区,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基因中心就坐落在这里。3年前,曹文波从未到过合肥,甚至没有听说过半汤的名字。而现在,这里已成为他排兵布阵的“主战场”。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3年来,曹文波带着原本7个人的团队,发展到如今近千名来自世界各地的高精尖人才团队。他说,要想赢得人才争夺战,必须筑巢引凤,用世界一流的项目,吸引世界一流的人才。

“从来没来过半汤,一来就走不掉了”

搭建平台、整合资源、引领发展,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基因中心,又被称为合肥半汤生物经济试验区,重点以生物医药产业园为平台,打造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以大基因中心为平台打造生物装备产业集群,又被称为半汤“生物谷”。建成后,这里面积将达到200万平方米,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生物基地,同时还拥有国际标准的8万平方米生物实验室。这在全球来说,都是屈指可数的。

3年前,半汤“生物谷”还是一片荒地,甚至没有一条路。曹文波接到的任务是,做好项目的方案策划工作,他带着7个人的团队,开始规划生物医药产业园、实验室等。做好规划、建好房子,只是一个开始,如果不去好好布局,这个项目发展很可能会遇到很多问题。曹文波开始思考两个问题,一是如何把人才吸引进来,二是引进哪些项目,项目之间如何良性发展。“从来没来过半汤,一来就走不掉了。”曹文波笑着说。而随着项目的陆续进入,北大未名生物工程集团正式形成。

合肥市先后谋划制定出台《关于建设“合肥人才特区”的实施意见》、《合肥市人才高地建设工程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让曹文波的工作进展得很顺利。很多生物科技团队只来看过一次,就确定要加入进来。曹文波说,这是“五力”的作用,即政府的扶持力、企业的活力、自然魅力、人才的引力以及创新的动力。现在,基本上每天都有新人入职。

年底注册企业将达80家左右

来自德国的罗国肇是台湾人,他带来了核心技术——生活垃圾处理技术,可以直接进行碳化,不会有异味和二次污染,同时还可以作为燃料供热、发电,这一技术还获得了全球专利。他的团队有来自日本的、马来西亚的。从2017年5月到半汤“生物谷”考察,到最终落户于此,他只花了2个月的时间。最好的实验室、最好的技术平台,罗国肇说,这里具备了技术转化为成果的最好条件。

刘振兴团队对治疗基因缺陷、基因变异引起的恶性肿瘤、肝癌有着良好的治疗方案。而让刘振兴的未名细胞治疗研究部门名声大噪的,源于一位7岁的俄罗斯姑娘。小罗娜患有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经过多次治疗反复之后,孩子的父母带着她不远万里飞到合肥,接受CAR-T细胞治疗。通过治疗,小罗娜体内白血病细胞得到了清除,且一直保持完全缓解状态。刘振兴是最早一批入驻安徽未名生物经济集团的,他也是大基因中心发展的见证者。

来自美国俄亥俄州州立大学的贾洪波教授,是刘振兴的“上游”。他一年有10个月的时间待在半汤,剩下的两个月回美国探望自己的妻子和孩子。他的团队负责将基因测序的结果数字化,让庞大的数字有具体的意义。通过对数字的解读,可以检查基因缺陷,也可以利用基因数字化,识别患病的风险。对于患者,他们还可以提供更加优化的治疗方案。

越来越多的研发团队知道了这里,来到了这里。而团队又带来了更多的高精尖人才。目前,在这里注册的企业有40多家,到年底预计会达到80家左右。曹文波说,在这里不同的企业关系构建了森林发展模式,就像是森林里一样,大家可以是共生的关系,可以是竞生关系,也可以是寄生的关系。

下个月,还将有一个厦门专门做基因算法的团队入驻这里。基因需要测序、解码、算法、应用等,在这个上下游的关系中,作为安徽未名生物经济集团总裁的曹文波排兵布阵,需要哪方面的技术,他就去“挖人”,谈合作,让这个森林体系更加健全和完备。

已建立2个诺奖工作站

目前,围绕生物医药、大基因中心和生物装备3大产业集群,这里组建了大基因中心创新药物研发中心,包括肿瘤免疫细胞治疗关键技术团队、动物多肽药物技术研发团队、抗体药物产业化关键技术团队、精准医疗(合巢生殖医学研究团队等)和分子育种技术研发团队、生活垃圾热解气化处理装置研发团队、烟气处理洁净排放成套装备研发团队和3Cs技术研发团队。引进培养了宋晓彤、沈社华、刘湘涛、罗国肇等核心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新引进了3名海外专家为首席科学家,其中两人为诺奖获得者费里德·穆拉德(FeridMurad)、乔治·斯穆特教授和古巴院士杰勒德·圭伦(GerardoGuillen),建立了费里德·穆拉德诺奖工作站、乔治·斯穆特诺奖工作站和GerardoGuillen院士工作站,并特聘了海外专家、原美国生殖医学会(ASRM)主席大卫·亚当森(G.DavidAdamson)。

“相信在这片森林里,会成长出一只独角兽,让世界为之瞩目。”曹文波说。

目前,半汤“生物谷”已培养省市百人计划获得者4名,省战新领军人才5名,省留学归国人才1名,市劳动模范1人,市五四青年1人,省“115”产业创新团队1支,市“228”产业创新团队1支,庐州产业创新团队1支,合巢经开区半汤英才和创新创业领军人才4人。而这个周末,还将有诺贝尔奖获得者前来交流。

希望更多的人到4A级景区“上班”

2017年11月15日,合肥市政府发布《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推进人才高地》的政策,旨在为合肥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要求突出创新机制、统筹重点工程、创新搭建平台、优化服务环境、打造人才高地,努力“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来自吉林生物研究所的刘丹博士来到半汤,正在组建自己的细胞因子生产基地,她将把全国范围内的子项目全部转移到半汤,计划建设4栋生产楼。以后可能中国人使用的大部分胰岛素、生长素、干扰素等都来自这里。

其实所有的团队在来半汤之前,不少地方政府都伸出了橄榄枝,但是他们最终选择了这里。“总规划师”曹文波说,吸引全球顶级的人到半汤来,必须有好的环境。他刚到半汤时“不以为然”,以为自己只是项目的设计者;现在“师法自然”,构建产业森科模式,让体系之间相互起作用;而未来就会“自然而然”,美好的事情自然也会发生。这里是4A级景区,实验室里有国际最好的实验水平,室外有媲美欧洲的自然环境,他说,希望更多的人到4A级景区来工作。晨报记者李文靖

新闻推荐

六安市食药监局来肥“取经”

考察交流“放心肉菜示范超市”创建工作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