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最后的马戏团 表演有六年时间,一度无人观看

江淮晨报 2017-09-23 20:20 大字

[摘要]表演有六年时间,一度无人观看

驯兽师赵毕在给黑熊喂食。

在表演时,驯兽师不用鞭子,只是用铁棒来引导老虎表演翻身等动作。

九月初,广州动物园园内的“动物行为展示馆”停止营业,经营了24年的马戏表演消失在大众的视野。如今随着公众保护动物意识增强,马戏团的经营模式遭遇拷问。那么,在合肥的马戏团目前经营状况怎么样呢?近日,江淮晨报、江淮网记者走进合肥最后一个常驻景区的马戏团,他们的马戏表演还有市民看吗?

最后一个驻景区马戏团表演有六年时间

9月21日,江淮晨报、江淮网记者来到位于合肥非物质文化遗产园的马戏团。据景区工作人员介绍,自2011年开园以来,这个来自河南周口市的马戏团就一直在这里进行马戏、杂技等表演,如今已有近六年的时间。

从景区大门进入步行十分钟后,便看到一个硕大的蓝白相间的蒙古包形状的建筑,马戏团就在这里表演。走进“蒙古包”内,在巨大的圆形表演场地周围,分布着数百个观众座位,各种杂技表演的道具摆放在舞台周边。

“每天表演两次,内容都是一样的,一次大概45分钟,有杂技有马戏。”正在场边准备演出的驯兽师赵毕告诉记者。今年29岁的赵毕,来自安徽宿州,祖辈都是驯兽师,他的技艺就是跟他的外公学来。他告诉记者,在他外公那一代的马戏表演是流动式,团队全年往返于全国乡镇。而到了赵毕这一代,马戏团队就与动物园建立合作,开始在园区进行表演。

在赵毕看来,景区常驻这种形式,对马戏团而言有许多好处。演员不用四处奔波,动物不用来回运输,景区提供专门的宿舍和表演场地。“驯兽师的工作变得类似饲养员,主要负责照顾动物安全,动物舒服,我们也舒服。”赵毕说道。

走到马戏团后场,四个小“蒙古包”里是动物住的地方,空气中弥漫着动物粪便的气味。记者看到在马戏团有八个动物,五只老虎、两只熊和一只狮子。赵毕说,这些动物都是从外地运输过来,其中五只老虎已经在合肥表演五年的时间,是个“老演员”。

一度无人观看马戏表演

但是这种舒服的生活并没有持续多久,近年来,随着相关表演事故的报道越来越多,以及公众对动物保护和福利意识的增强,这些动物表演项目开始逐渐不受欢迎。

江淮晨报、江淮网记者从安徽省林业厅自然动物保护站了解到,2010年7月,国家林业局发出通知,停止野生动物与观众零距离接触、虐待性表演;同年10月,住建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动物园管理的意见》,要求立即清理整顿住建部所管辖的动物园和公园的各类动物表演项目,发布之日起3个月内,各地动物园和公园要立即停止所有动物表演项目;2013年7月住建部再次出台《全国动物园发展纲要》,明确指出杜绝各类动物表演。

同时严格对动物的运输审批,除了国家林业局规定的十个动物之外,国家一级、二级保护动物、省一级保护动物,在进行表演、运输时都需要经过省级林业部门审批,对于省二级以下的保护动物,则是当地林业部门负责审批。

对马戏团而言,一系列的政策变化。从那以后,马戏团的生意开始越来越少,从此国家级的动物园,他们都无法进去表演,只有在一些私人动物园或者景区才能进行表演。合肥市林业局资源管理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合肥非物质文化遗产园里的马戏团,是合肥目前唯一一个常驻景区的马戏团了。

马戏团负责人王先生告诉记者,在刚来到合肥非物质文化遗产园之后的两三年里,马戏团表演还吸引过不少人观看。但是受到政策影响,除了在节假日观众多一点,平时很少有人来观看。随着观众减少,为了节省开支,曾经马戏团里的跑马、鸵鸟等表演也随之减去。

“即使一个人在,我们也要表演,但这几年出现过几次没有一个人来看,没有人的时候当天表演就取消了。”王先生说道。

据了解,在今年之前,马戏团的收入,是通过合肥非物质文化遗产园的马戏门票按比例分成。但是今年的新合同中,马戏团的收入是景区支付固定费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稳定收入,否则动物和人都吃不饱。”王先生说道。

动物保护人士质疑马戏表演虐待动物

马戏表演团体面临的麻烦不仅来自于管理部门,还来自于社会舆论。动物保护组织的抗议。

合肥一动物保护组织成员王天华告诉记者,国际、国内的动物保护组织一直反对各种形式的动物表演。他们认为,让野生动物脱离自然的生长环境,让刚出生的小动物离开妈妈,这就是一种虐待,不论人类用多好的食物喂养它。

王天华介绍,按照国际上的标准,动物福利包括五大自由:不受饥渴和营养不良困扰的自由;不受恐惧和忧虑紧张的自由;不受身体不适和环境不适的自由;不受痛苦、伤害和疾病的自由;享有表达正常天性的自由。

王天华解释说,让动物脱离原本的生存环境。在马戏团里动物只能享有免于饥渴、免于疾病的自由,其余的免于恐惧甚至表达天性,则是马戏团里没有的。

马戏团负责人王先生认为,那都是不了解马戏的人的一种刻板看法。实际上,马戏表演不等于虐待动物。“动物本来就是马戏人的命根子,他们对待动物有时候比对待孩子还仔细,而且表演过程中以前有的一些惊险动作,比如老虎钻火圈等,现在已经全部没有了。”

在当天上午的马戏表演中,记者在现场看到,赵毕和伙伴们手里都拿着一根拴着鞭子的软棍和一个一头尖一头细的木棍,吆喝着让老虎、狮子坐上凳子,依次表演下地、趴下、前腿直立、翻滚、踩钢球等,并没有出现挥鞭的情况。

训练不靠挥鞭听话有肉吃

那么马戏真的会虐待动物吗?如果不是靠打,这些猛兽又是怎么训练出来的?江淮晨报、江淮网记者走进马戏团后场训练场地。

“训练都是在动物小时候进行,现在马戏团的老虎、狮子,都已经表演定型,不需要训练,也没法增加新的动作,只有一头两岁的小黑熊,还有训练潜力。”马戏团驯兽师赵毕告诉记者,目前马戏团老虎,相当于人五十多岁,来到合肥后一直没有离开,过几年就要“退休”了。

在训练黑熊的时候,记者看到,如果黑熊听话,驯兽师就奖励一块杂粮馒头,反之则轻轻打一下或吓唬一下,并不是想象中的一阵狠打。一旦黑熊表现出色,除了奖励之外,驯兽师还要抚摸一下。“根本舍不得打,打伤了,我们还要花钱给他治病,增加成本,何苦呢。”

赵毕告诉记者说,其实动物是根据语调来判断是否叫它的名字,有什么指令。“驯兽靠的是耐心,和它们相处就像和小孩相处一样。尤其老虎,非常聪明,所以你对它不用心,它是不会听话的。”

比如要训练老虎坐立,那么从老虎小时候就开始用食物引诱他站起来,然后用棍子给老虎搭着前爪,训练腰部力量,站个几秒钟喂一块肉。时间长了,站立时间久了,老虎习惯之后它就知道什么情况下,主人命令它站立了,而且站立之后会得到奖励。

“以前的老虎还有兽性,需要靠打来磨性子。但现在的老虎大部分都是人工繁殖,从小和人生活在一起,已经没有太多的攻击性。”赵毕告诉记者,

在马戏团后场,记者看到还有两只小老虎,赵毕告诉记者这是新送来的小老虎,还没有完全训练好。记者慢慢靠近老虎笼子,笼内两只小老虎在看到陌生人靠近后,依然趴在笼子里,虽然盯着人,偶尔张张嘴,露出牙齿,但是虎爪都不会伸一下。

马戏团未来或转型表演杂技

在表演中,观众中王女士带着女儿一起观看演出,看到老虎站立起来的时候,开心地手舞足蹈。王女士认为,动物表演可以娱乐生活,以另外一种方式,让孩子近距离感受动物,增加人与动物之间的感情。“但是也不希望看到动物受到伤害,通过虐待去让动物表演。”王女士说道。

“马戏团通过人与动物相互配合的演出,向人展示动物和人一样有着聪明和灵性,人与动物可以和谐相处。”马戏团负责人王先生告诉记者,马戏团里人与动物更多的是沟通而不是驯养,彼此之间也是有感情的。“向市民展示动物可爱、温顺的一面,并不违背科普和保护动物的原则和初衷。”

对于逐渐减少的马戏团表演,王先生认为主要与国家政策有关,如果今后马戏表演进一步严格规范,将表演重点放在杂技上,不会离开这里,继续坚守马戏团。

合肥市野生动物园副园长江浩告诉记者,对于马戏表演,应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对动物虐待、恶意的部分摒弃掉,同时如果加以规范、科学的引导,让马戏表演更加和谐,在这基础上可以保留马戏表演。

晨报星级记者周坤文/摄

新闻推荐

这辆无人驾驶赛车好酷合工大学生研发 将参加今年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

合工大学生研发 将参加今年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

合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合肥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