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将规划打造滨湖科学城
[摘要]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有了“施工图”
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将规划建设滨湖科学城,成为安徽对外展示的重要窗口和靓丽名片。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省委、省政府、中科院正式印发了《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实施方案(2017-2020年)》,标志着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从“设计图”转为“施工图”。
滨湖科学城未来啥模样
未来4年,是安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建设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关键时期。放眼国内外著名的科学中心、国家实验室都有重要的载体,比如美国的布鲁克哈文国家实验室,日本筑波科学城、北京怀柔科学城等。
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将规划建设滨湖科学城作为本土载体,其中包括三个组成部分:在高新区布局建设国家实验室核心区和成果转化区,围绕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建设大科学装置集中区,依托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建设教育科研区。今后,滨湖科学城将引导大科学装置、交叉前沿研究平台、产业创新平台、“双一流”大学和学科等创新资源集中在此区域布局,这片区域将成为合肥对外展示的重要窗口和靓丽名片。
此外,还将对国家科学中心与产业创新中心实行一体化考虑,加快国家科学中心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成果和产业成果,构建“源头创新—技术开发—成果转化—新兴产业”的全链条创新体系。以国家实验室为基石,依托世界一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打造代表国家水平、体现国家意志、承载国家使命的国家创新平台。
谋划一大批大科学装置
方案提出,依托中国科大在量子通信技术领域国际领先地位,争创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抢占量子科技国际竞争和未来发展的制高点。
新建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等一批大科学装置,提升拓展现有全超导托卡马克、同步辐射光源、稳态强磁场装置性能。提前谋划中国聚变工程试验堆等一批新的大科学装置,争取列入国家“十四五”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规划。
重点建设人工智能平台等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交叉前沿创新平台,提升在这些细分领域的源头创新能力和科技综合实力。
为促进大科学装置以及交叉前沿研究平台的技术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还将加快中国科大先研院、中科院合肥技术创新院等一批产业创新转化平台建设,为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强大支撑。
根据方案,今后安徽将健全管理运行体制和完善政策支撑体系。深化省院合作,发挥专家咨询委员会作用。创新运行机制,实施重大科技计划,推动共享开放。完善政策支撑体系,在人才、资金、土地等方面做好保障。研究建立重大科技成果发布平台和发布机制。力争将科学中心建设成为科技环境自由开放、创新资源高度集聚、原创性成果不断涌现、产业高端发展的创新高地。
合肥晚报 ZAKER合肥记者 吴奇
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规划建设滨湖科学城作为本土载体
在高新区布局建设国家实验室核心区和成果转化区
围绕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建设大科学装置集中区
依托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建设教育科研区
新闻推荐
本报讯昨日,记者从部分在皖全国人大代表来肥专题调研制造业转型升级情况汇报会上获悉,近年来,合肥市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立市、制造强市、质量兴市战略,推动资源要素向制造业集聚、政策向实体经济倾斜...
合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合肥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