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之花”开遍蜀山校园
五十中戏曲社同学进行戏曲表演
安居苑小学孩子们正在演出
今年以来,蜀山区相关部门将“戏曲进校园”纳入2017年重点工作,组织各校积极参与。同时,该区在全市计划的中小学“戏曲进校园”活动之外,还积极提标扩面,将活动向幼儿园和大学进行延伸,不分年龄、层次培养戏曲人才。昨日,记者通过对蜀山区部分学校走访发现,校园里传统戏曲氛围浓郁,戏曲之花也结出累累硕果。
戏曲社团活动火热开展
每逢周五,在乐农新村小学200多平方米的阶梯教室里,毕业于安徽大学黄梅戏表演专业的老师方钰蕾就带着孩子们学习黄梅戏身段和唱腔,每次学习一到两个小时,这已成为惯例。
“戏曲班的孩子都具备一定的舞蹈和歌唱功底,有20多人,学校聘请专业授课老师手把手教孩子们学习戏曲。”乐农新村小学音乐老师余扬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乐农新村小学将“戏曲进校园”列入教学体系,明确教学任务,针对学校教学安排和实际情况,提高戏曲教学在全校课程中所占比例。学校这学期安排学习黄梅戏经典剧目,根据在校学生实际情况,已经开设超过20个课时的学习、巩固及编排表演,受到学生们的欢迎。
在蜀山区,很多学校的戏曲社团活动开展得红红火火。其中,望龙中学少年宫戏曲班由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金静安每周义务为学生们上课;颐和中学“皖和”黄梅戏社团自2015年12月成立以来,传播戏曲知识、感受戏曲文化,一直活跃在校园舞台上;黄山路小学邀请专业庐剧演员为孩子们讲解戏剧知识,传授庐剧表演技艺,激发孩子们对传统戏曲的兴趣;西小汇林校区黄梅戏社团成为学校幸福DIY课程之一;香樟雅苑小学举行“戏曲进校园”普及推广活动,并将“戏曲进校园”工作纳入学校“香樟树课程”建设。
据介绍,目前蜀山区在2所中学、8所小学、1所幼儿园进行试点,成立了11个戏曲社团,涉及京剧、黄梅戏、庐剧三种戏曲种类以及民族乐器等,师资队伍主要来源于省黄梅戏剧团及外聘戏曲专家。
不分年龄培养戏曲人才
有教无类,不因学生的年龄、层次设置门槛,而是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开设相应课程,是蜀山区开展“戏曲进校园”工作的一大特点。
在乐农新村小学戏曲课程推进表上记者看到,学校分四个阶段推进戏曲课程,第一阶段:让孩子们学习黄梅戏基础认识、基本功训练(唱腔、身段、表演等)、了解并学习即将排练的剧目唱腔;第二阶段:开始学习参演剧目唱腔,老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仔细观察并将其分组至适合剧目小组;第三阶段:进入参赛剧目的具体选段排练,有针对性地加强巩固,让20名学生以每4人一组强化学习表演剧目选段;第四阶段:整体排练及服装道具准备。让学生提前了解舞台表演,包括舞台上的站位、互相之间的配合等,根据学生情况安排服装及其他道具。
“《红灯记》、《洪湖赤卫队》等唱段,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在今年的校园文化节上,孩子们都能登台表演了。”余扬告诉记者。在此基础上,学校还成立了乐和戏曲社团。
此外,蜀山区还积极将“戏曲进校园”活动向幼儿园和大学进行延伸。如今,这一做法也收获了累累硕果。作为该区首家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的幼儿园,中海原山幼儿园同省黄梅剧院签订协议,成为其黄梅戏传承基地。在省黄梅剧院等艺术家们的指导下,孩子们进步飞快。今年6月3日,该幼儿园参加“全国首届青少年戏曲嘉年华”比赛,孩子们第一次登上安徽大剧院的大舞台,和哥哥姐姐们同台比赛,却毫不怯场,最终获得“全国首届青少年戏曲嘉年华最佳表演奖”。
·刘亚萍 本报记者 朱震宇·
新闻推荐
6月19日,一位市民走过洪石公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雕塑。据悉,在城市管理提升年行动中,蜀山区倾心打造的首个区级志愿服务广场——洪石公园在南七街道投入使用。该公园集志愿服务、休闲健身于一...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