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次量子革命”中奋勇争先
□新华社记者董瑞丰 徐海涛
潘建伟教授等人组成的中国科学院联合研究团队16日在合肥宣布,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日前取得重大科研成果:首次实现千公里级别的“量子纠缠”。这一成果回答了爱因斯坦关于量子力学的“百年之问”。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科学》以封面文章形式予以报道,称之为“里程碑式的研究”。
我们身处的时空是连续的吗?爱因斯坦、波尔等科学巨擘为我们描述的宇宙哪个更加真实?对一些基本原理的检验,非地面实验室条件所能完成。正如数百年前天文望远镜的发明开启了天文学的新时代,“墨子号”实验成果也提供了一种全新探索手段,将为物理学的未来打开一扇门。
从量子卫星到量子计算机,再到这一最新成果,近年来我国科学家接连在量子研究领域取得世界级领先成果,在“第二次量子革命”中站到了前沿。
自上世纪初量子力学理论提出以来,不断获得实验支持,催生了激光、晶体管、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等一系列改变世界面貌的重大发明,被称为“第一次量子革命”。新世纪以来,世界主要国家纷纷制定计划、投入巨资,把量子科学作为未来的战略制高点,“第二次量子革命”大幕拉开。
我国量子科研起步较晚,但近年来随着国家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重点布局,在多个领域连续取得突破性进展,一些研究已经占据全球先机。
在《“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中,将量子信息作为“引领产业变革的颠覆性技术”重点开发。近日,科技部联合教育部、中科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制定并公布了《“十三五”国家基础研究专项规划》,将量子通信与量子计算机作为将组织实施的重大科技专项。
国家战略的支持,让我国在“第二次量子革命”中取得更大技术突破、更多应用成果的前景愈发广阔,中国科学家从跟随者、模仿者转变为未来信息技术引领者的信心更加坚定。
乘势而为,奋勇争先。坚定地拥抱“第二次量子革命”的浪潮,抓住变革的历史性机遇,中国科学家有能力在科研和应用上取得更大突破,中国人有信心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重要贡献。
新闻推荐
数百年前,伽利略架设起人类历史上第一台天文望远镜,从此开启了天文学的新时代。“墨子号”实验成果也提供了一种全新探索手段,将为物理学的未来打开一扇门。我们身处的时空是连续的吗?爱因斯坦、波尔...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