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创业门槛接近为零 创业创新热情高涨

合肥晚报 2017-06-15 15:22 大字

随着商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改革红利持续释放,随着前置审批项目的不断减少,创业门槛已接近为零,群众的创业创新热情不断高涨。近年来,合肥高新区结合合肥科教资源优势,致力于打造“平台、服务、政策、金融、环境”五位一体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搭建平台载体

搭建协同创新平台。保持知识创造和源头创新的研发优势是合肥高新区发展的基础优势。高新区从2012年开始陆续建设中科大先研院、中科院创新院等重大协同创新平台,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研究院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开始呈现井喷之势,共孵化创办企业160余家、注册资本超10亿元;创建各类研发中心、联合实验室等平台60多个;先后引进国家“千人计划”、“长江学者”等各类高端人才40余名;累计培育工程硕士2400余名。研究院极大地带动了我区产学研发展的良好势头,推动了我区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

打造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当前,高新区正以合肥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为契机,与中科大、中科院合肥物质院构筑合肥“黄金创新三角”,积极争取部署建设超导核聚变中心、国家量子技术中心、空地一体化网络、智慧能源集成创新平台、离子医学中心等七大平台,联合三大协同创新平台,以“7+3”模式实现关键技术突破,引领高端技术发展,全力打造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核心承载区。

加快双创孵化载体建设。构建“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为一体的全程双创载体。截至目前,全区拥有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等48家,其中包括25家众创空间(国家级9家),18家孵化器(国家级7家),8家加速器,各类孵化场地面积达26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3000余家。

创新服务体系

依托合芜蚌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中心,引进技术检测、委托研发、技术咨询、科技金融、创业孵化及人才服务等各类科技服务机构300多家,2015年4月,经科技部批准,高新区成为全国首批25家科技服务业试点区域之一。目前,正在洽谈引进腾讯、武汉光谷等众创空间入驻高新区;依托合芜蚌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中心,集聚各类科技服务机构300多家;在全省率先发行线上创新服务券“合创券”,支持双创企业购买创新服务,实现科技扶持政策前置,共有1030家双创企业领券7000万元,113家科技服务机构在线提供服务,推动科技服务业由物理空间向虚拟空间集聚,政策补贴由事后奖补向前置引导转化,服务手段线上线下结合的三大转变。

政策支持创业

在落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先行先试“6+4”政策和安徽省“1+6+2”政策同时,高新区相继出台了支持产业发展“2+2”政策体系和“创九条”双创专项扶持政策。“2+2”政策体系近两年投入财政资金15.6亿元,惠及企业4600多家,全省率先出台专项支持双创的“创九条”政策,年投入1.6亿元精准支持双创企业;打造“江淮硅谷”人才工作品牌,推进“名校引才计划”,围绕产业方向和招商需求引进、培养人才团队,依托科技部“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开展平台引才,联合高校院所、专业机构、龙头企业开展双创人才合作培训。

打造科技金融产品链

围绕企业成长全周期,设计省青年创业引导资金、“创新贷”、“政保贷”、“税融通”等政府增信类财政金融产品,引导金融机构聚焦双创主体,精准激发双创活力,三年来共惠及企业200余家,发放科技贷款6亿元;设立股权投资引导基金,发起设立高科、兴皖等股权投资基金18支,总规模372亿元,投资企业超130家;打造“中安创谷”基金生态圈,吸引中信并购、德丰杰雷名等近百家投资机构,基金总规模1000亿元。

配套环境优越

优质的创业创新环境。自2014年3月1日商事制度改革以来,高新区着力营造有利于创业创新的发展环境和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激发市场活力和增长动力,市场主体呈现“井喷式”增长。近年来,高新区以打造“中科智城、江淮硅谷”为目标,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创新机制,工商注册先后推出首办负责制、上门服务制、重点招商引资项目的跟踪服务制、绿色通道制、重大事项领导即办协调制五项制度,为不同市场主体提供个性化服务。

曹梦芸 李军

新闻推荐

社区爱心妈妈为“女儿”送考

每年高考时,考场外拥挤的家长们已成为高考的另一道风景线,有父母一起为孩子送考和陪考的,也有全家一起出动,这似乎成了参加高考孩子的标配。家住骆岗街道高王社区的明明(化名)却不敢有这种奢望,但社区的...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