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场临时抱佛脚的考试却让她成为高级工程师
60岁的闫海群,最近很忙。她先是去澳大利亚玩了一圈,然后去北京看望家人,接着又去上海和大学同学畅游迪士尼。闫海群说,她的生活充满了欢声笑语,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40年前的那场考试。“如若不是那场考试,说不定,我还在哪个小工厂里,为了生计而奔波。”
班级里的学习委员
闫海群是个东北姑娘,老家在吉林。父亲是军人,退伍后南下来到了江淮仪表厂上班。母亲带着她和两个弟弟也来到了合肥。
家里虽然不富裕,但是父母却非常重视知识。所以,家里的三个孩子都坚持上学。在合肥市第十六中学,闫海群的成绩非常好,她不但是班里的学习委员,每次考试更是名列前茅。
1975年2月,闫海群高中毕业。3月,她就去了长丰县高塘社江淮仪表厂知青农场。
那个时候,年仅18岁的闫海群有着干不完的活。她既是农场里的仓库管理员,也是会计,还要放鸭子、打稻谷、收棉花等。闫海群皮肤晒得黝黑,两手长满了老茧。
她以为未来的人生,就要在这片农场中度过。
复习一个多月参加高考
1977年10月,《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发表《高等学校招生进行重大改革》,恢复高考的消息一日内传遍了大江南北。
闫海群也获知了这个消息,内心激动不已。然而,掐指一算,离考试只剩下一个月的时间了,还来得及复习吗?
虽然内心忐忑不安,但是闫海群是个勇于拼搏的人。任何一次机会,她都不愿轻易地放弃。在获悉消息后不久,她就从农场请假一个月,回到家中专心致志地复习高考。
家里只有两间土房。为了给闫海群腾地,家人专门空出了一间屋子给她学习和休息。在那间窄窄的小屋子里,闫海群夜以继日地学习。
闫海群选择了理科。因为荒废学业多年,重新拾起课本,闫海群只觉得晦涩难懂。然而,她还是动用了一切力量,遇到不懂的难题,就先自己钻研,实在搞不懂,就请教同学,请教认识的老师。
闫海群还记得,高考的那天,她独自一人来到了合肥市第四十五中学考场。整个考试,她觉得自己发挥得不尽如人意,心情有些失落。
改变命运的那场考试
1978年的1月份,一封录取通知书寄到农场。她高考考了220分,被淮南煤炭学院机电系矿山机械与工艺专业录取。她非常开心,当即请假回家。父母亲也由衷地高兴,母亲拿着通知书,久久说不出话来。而父亲骑着破旧的小自行车,到附近最大的商店里称了好些糖果,发给左邻右舍。
那一年,和她一起在农场的百余名同学,只有她一个人考上了大学。
1978年3月8日,这是闫海群人生中最难忘的一天。那一天,她拎着一个小小的行囊,踏上了淮南这片热土。她的小小行囊里只有被子、换洗衣服和一些书籍。
大学四年匆匆过去。闫海群被分配到了河南平顶山煤炭厂,在3000多个人的工厂里,凭借精湛的维修技术,闫海群成为了高级工程师。2002年,她被作为人才引进到了上海一家上市公司,成了综合办公室主任。
那一年,她的独生儿子参加高考。她督促儿子认真复习时,儿子戏谑着说:“妈妈,那一年,你不是临时抱佛脚考上大学的吗?我也想试试。”
听到儿子的话,她蓦然地回想起了数十年前那场仅复习了一个多月、却改变了命运的考试。
通讯员 丁安梅 孙雨静 合肥晚报 合肥都市网记者 刘晓平/文 虞俊杰/图
新闻推荐
全省首家五金电子商务平台上线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