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公共文化服务,让群众幸福感倍增

合肥日报 2017-06-01 05:00 大字

如今,在城市,越来越多的合肥人乐意走进合肥大剧院看高雅演出,喜欢走进文艺范儿十足的书城边喝咖啡边看书,甚至可以自编自导自演,站上政府为其搭建的舞台一展才艺;在农村,农民朋友不仅可以坐在家门口欣赏精品文艺节目、看国内外大片,还能在农民文化乐园尽享文化大餐。

五年来,文化生活不仅是合肥百姓生活的“调味品”,还是一张张亮眼的“文化名片”;五年来,文化繁荣满足了市民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让生活在这座城市中的人们幸福感倍增。

“送种并举”群众文化活动引领风尚惠民乐民

第四届合肥市基层文艺调演活动、2017年“欢乐进万家”文艺下基层巡演活动、第五届合肥市动漫少儿才艺大赛、合肥市第二届“玉兰杯”戏曲大赛暨展演活动、“大湖飞歌”2017合肥青年歌手大赛……在刚刚过去的五个月里,一场场群众性文化活动相继启动。从城市到乡村,一个“贯穿全年、覆盖全市、各方参与、立体交叉”的群众文化活动网络在全市形成,群众幸福指数在笑声中攀升,群众的文化自信在参与中提升。

除了接地气的群众文化活动,近年来,合肥市以改革创新的文化实践为支点,不断提升群众文化生活品质,让市民“甜”在心里。由市委宣传部主办的“文化有礼、全民畅享”精品艺术文化惠民展演活动已举办至第三季;由市委宣传部、市文联主办的“大湖之约——艺术名家大讲堂”已开讲到第46期。两大高品质的惠民活动不仅让越来越多的市民走进高雅殿堂,欣赏高雅演出,了解高雅艺术,更成为引领风尚的“文化名片”。

2014年,“大湖名城-悦读合肥”全民阅读活动在庐州大地播下阅读的“种子”。三年之后,这颗种子已经在合肥枝繁叶茂。如今,即便是春节的深夜,都可以在市区的书店看到成群的读者捧书阅读。2016年,合肥更荣登全国最爱阅读城市排行榜首位。

“建以致用”

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是打造“文化强市”的重要载体。

近年来,合肥市把“真金白银”投向公共文化领域,推动全市城乡文化设施建设面貌焕然一新。

行走在合肥这座城市,合肥大剧院、渡江战役纪念馆、安徽名人馆、合肥市群众文化活动中心等“文化地标”引人瞩目;到了乡村,各具特色的农民文化乐园、农家书屋、文化站等文化设施,让人温暖。一个全覆盖、保基本、促完善、可持续的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已然形成。

合肥市在建好文化设施的同时,创新运行机制,引入专业力量参与文化场馆管理。按照“委托经营、业主监管、市场运作、政府扶持”的经营模式,将合肥大剧院、合肥体育中心分别委托保利公司和中体公司管理运营;首推“外包运作”,与安徽儒林书业集团开展合作,建成运营滨湖世纪社区图书馆,变“办文化”为“管文化”,既为群众提供了专业化、智能化的读书服务,也推动了合肥图书馆“市、区、社区”三级网络建设,实现了政府、企业、群众的三方满意。

“双轮驱动”

近年来,合肥市大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领域文化体制改革,在宏观上出台扶持政策,在微观上鼓励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大胆改革。同时,引入市场机制,探索文化场馆管理方式改革,进一步理顺了政府、市场与文化企事业单位的关系,增强了公共文化服务活力。

合肥市强化体制改革顶层设计,研究制定出台《合肥市“十三五”文化体制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等系列政策文件,为构建现代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指明方向。

与此同时, 合肥市组建合肥市图书馆理事会,率先在全省文化系统开展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试点工作,厘清权力边界,凸显公共文化服务活力。打破体制壁垒,成立合肥市图书馆“保罗的口袋”分馆,在全国率先实现公共图书馆与民营书店“联姻”。寻找价值交叉点,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建设合肥市图书馆24小时阅读空间——“悦·书房”,提高了公共文化的服务质量。·本报记者 方偲·

新闻推荐

合肥多项工作获省政府“点赞”

晨报讯日前,省政府办公厅发布了2016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表扬激励的通报。合肥多项工作获得表扬,涉及商贸金融、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创业创新、棚户区改造、文化事业等多...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