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一方小扇面藏着亭台楼阁与美人区级非遗传承人石晓艳:爷爷的灯笼画熏陶出的兴趣

安徽商报 2017-05-27 11:00 大字

[摘要]区级非遗传承人石晓艳:爷爷的灯笼画熏陶出的兴趣

石晓艳教孩子绘扇面画

轻罗小扇,尺幅天地,却有着夏雨秋风、荷香送爽、亭台楼阁,构图疏朗,色调清淡,5月25日在合肥市蜀山区三里庵街道的“端午嘉年华”活动现场,年轻、清秀的晓艳与她的扇面画,吸引了不少大人与孩子,多名孩子现场跟她学起了绘扇面画。出生于1987年的石晓艳,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目前是蜀山区庐州扇面画的非遗传承人,其庐州扇面画正在申报市级非遗。

陪爷爷画灯笼,画出兴趣特长

石晓艳其实是名湖北姑娘,从小就喜欢绘画,“主要是受爷爷影响。”石晓艳的爷爷是民间画师,每逢春节,就要绘制大量的年画、灯笼画,以及龙灯,“从小就看着,渐渐就有了兴趣。”

看孙女兴致勃勃,爷爷就开始手把手地教,很快年幼的石晓艳就能和爷爷一起画了。“那时候画的都是一些很喜庆的东西,鲤鱼、龙、牡丹、花草等。”她也成了一名“小画家”。

高考后,石晓艳进入湖北美术学院,就读中国工笔人物画专业,开始系统地学习绘画,主攻现代人物。 2010年,她开始选择画扇面作为自己的发展方向,既实用,又有收藏价值。

扇面画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艺术品,在宋、元时代,团扇画广为流行,很多文人画家都喜欢在扇面作画,随手绘就一幅小品,于画家来说,非常富有情趣。

一幅清末仕女,她要花4天绘就

和合肥的小伙子恋爱8年,石晓艳2013年从湖北美术学院研究生毕业后就嫁到了合肥。不同于浙江、江苏扇面画发展快,合肥的画家虽然大多都会扇面画,但是很少有人专攻此项。石晓艳则将扇面画作为自己主攻的方向。

绘扇面画其实是个复杂的过程,石晓艳告诉记者,扇面画层次多,首先在纸上打底稿,然后用毛笔描绘,拷贝到扇面上,随后上色。“工笔画很讲究上色,比如在绢布或纱布上,既要厚重,又要透,需要一遍一遍的,不能一次完成。”不同颜色需要分次上色,即使同一颜色,先后上色,也会增加层次感。“一次性上色,不仅粗糙,还不通透。”

难的其实并不是工艺技巧,而是构图。扇面书画虽不及卷轴书画宏大精深,但却有着更为浓厚的装饰意趣。“很多大画家能画大画,但却未必画得了小幅扇画。”石晓艳介绍,扇面小,人物只能绘制局部,需要精巧地构图,笔随意转,收放有度,化有限为无限,创作出意境。

她作品中的一幅,远处墙角翘檐勾勒出亭台楼阁,近处雕花木柜带人进入闺房之中,一仕女身着清末服饰,轻嗅花香,“这幅画用了4天时间,一天打底稿,近4个小时描上扇面,上色用了两三天。”石晓艳说。

办培训班教学,不计收入为传承

她现在也尝试创新,扇面画多是绘在宣纸、绢、绫、纱上面,精巧雅致,但是少了份豪气,“我曾用麻布绘过2米的屏风,大气磅礴,想试试能不能用麻布画出不一样的扇面画来。”目前麻布扇面画还在摸索中,“气势雄壮,但是不易着色,易掉色,较粗糙。”

那幅花了4天时间的清末仕女,售价不足200元,石晓艳的作品,价格从50元到1000多元不等,她说主要精力不是在销售上,而是教学。刚到合肥,她就办起了美术辅导班,人数控制在七八十人,“人数太多,教学质量就不能保证。”为了保证质量,她没有聘请其他老师。

培训班的学费不贵,扣除房租材料费,她每月收入约3000多元,家人也曾劝她不要办辅导班,另外找工作,收入肯定翻番,她拒绝了:“我喜欢带孩子们,发挥他们想象力,做喜欢的事,让扇面画传承下去。”

通讯员郝姗姗宋梅孙雨静记者汪漪文/摄

新闻推荐

460余老人分享46万“端午红包”省城五里庙社区就是这么“任性”

省城五里庙社区就是这么“任性”

合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合肥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