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上种出了“幸福菇”
[摘要]肥西“蘑菇大王”也是创新达人
拥有50多项发明、20多项科研成果
编者按:从2017年开始,每年的5月30日设立为“科技工作者日”,今年的节日活动以“精忠报国、敢为人先、拼搏奉献”为主题。即日起,本报将推出系列报道,关注来自合肥的科技工作者,讲述他们的故事。
晨报讯 丁伦保是肥西有名的“蘑菇大王”。他喜欢创新,拥有50多项发明、20多项科研成果。在他的研究下,露天大田、林下都可以培育蘑菇。别人废弃的秸秆,是蘑菇种植的原材料。他喜欢帮扶,时常奔赴各地,为残疾人、特困户免费普及食用菌种植技术,帮助他们脱贫脱困。
丁伦保栽培食用菌35年,自己一直专注技术创新,研究攻克了20项技术难题,自筹经费开展“蚕蛹草”、“桑枝木耳”、 “茶渣种菇”等6项技术研究,承担了安徽省科技厅4项科技项目研究。为安徽食用菌生产制定《茶树菇生产技术规程》等5项地方标准。
截至目前,丁伦保拥有50多项发明、20多项科研成果。
2007年前后,这位“蘑菇大王”开始琢磨起新型培养方法。“秸秆禁烧令给了我启发,所以我开始尝试用秸秆养殖蘑菇。”丁伦保说,秸秆、木屑、花生壳都能养蘑菇。不过,秸秆收集、打捆的成本费用相当高,而且拿回来还要打碎消毒装袋,技术推广起来并不容易。
丁伦保希望找到一种适合蘑菇生长的简易环境,终于,在2011年,他发现了一种红褐色的食用菇符合标准。他为这种蘑菇取了好听的名字——“幸福菇”。目前,此项技术已辐射全国八个省,36个县,受益农民8500户。
自己的栽培事业蒸蒸日上,丁伦保就琢磨着如何科普惠农。近年来,他几乎天天奔赴在农村田头开展科普及食用菌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举办食用菌栽培技术培训班。他还致力于为残疾人、特困户免费普及食用菌种植技术,帮助他们脱贫脱困。对行动不便的残疾人还上门进行技术指导,赠送菌种、菌棒。
2013—2016年期间,丁伦保在合肥市残联就业培训中心的支持下培训残疾人超过1100人,成功对口帮扶35户建档立卡的特困户和226户残疾人家庭,每户贫困家庭年均收入6000—10000元,收入最高的家庭达到3.5万元,其中有50余位残疾人起到了示范带头人作用。
丁伦保还积极引导有创业能力的残疾人领头成立合作社,通过合作社服务已带动320户残疾人发展食用菌。晨报记者 于巧妮
新闻推荐
城区照明监控全面升级 出故障应急处置更快
合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