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力投入,让老年人畅享“稳稳的幸福”
面对人口老龄化、高龄化不断加快的趋势,如何满足数量庞大的老年群众多方面需求,事关百姓福祉。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合肥市积极构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成果显著。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如今,广大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成为城乡一道幸福的风景线。
投入真金白银建设养老设施
位于庐阳区义仓小区的逍遥津街道养老服务中心,如今每天都有很多老人光顾。这里文娱活动、健康体检、老年日托等场所,一应俱全,极大满足了周边小区老人们的养老需求。
满足养老需求,“阵地”建设是关键。近年来,合肥市以民生工程等为抓手,不断投入真金白银,全市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成效显著。
截至2016年,全市拥有养老床位39508张,全市平均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31.26张,拥有护理及医养结合床位4621张,占养老机构床位的13%。全市城乡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分别达到100%和71.87%。
“近年来,我们充分利用社区中的公建配套设施,打造集老人活动、医疗护理、日间照料、用餐服务等服务功能齐全、规模合理的养老服务综合体,实现老人‘在家门口养老\’的愿望。”市老龄办相关负责人介绍。
医养结合让老人健康长寿
医养结合是近几年逐渐兴起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
对于合肥的很多老人来说,“家庭医生”这个新名词已经不再陌生,因为很多人正享受着他们的周到服务。2012年以来,合肥市推行签约式“家庭医生”服务,重点服务人群包括慢性病、老年人、残疾人以及生活不能自理的人群,签约覆盖人员数十万。
今年,市民政局与市卫计委加强协调配合,依托社区卫生服务站(乡镇卫生院),为老年人提供规定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每年为老人提供一次面对面的健康评估,并建立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档案;为符合条件的老人每年提供一次免费常规体检。
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方面,2016年3月份,合肥市出台惠民新政,将取得医疗执业许可的医养结合型养老服务机构纳入合肥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定点范围。与此同时,合肥市大力建设医养结合的敬老院“特护区”。目前,全市总计建成农村五保供养机构“特护区”48个。
此外,合肥市各地均按照要求为特困供养对象投保商业护理保险。2016~2017年度,全市共计为41510名五保供养对象和城镇三无人员投保医疗护理保险,参保率达100%。
高龄津贴覆盖城乡
如今,合肥众多老人不仅能享受到周到服务,每年还会定期收到现金“大礼包”。
对于具有合肥市区户籍70周岁以上低保老人、70周岁以上空巢无子女老人和90周岁以上高龄老人来说,2013年起启动的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
据了解,2016年,合肥市全面开展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惠及11000多人;至2016年底,四县一市城关镇户籍的上述对象实现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全覆盖,惠及老人近4000名。
与此同时,全市所有县(市)区建立了统一覆盖城乡的高龄津贴制度。2016年,合肥市全年面向182286名8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发放高龄津贴1.09亿元,全市实现统一发放标准、统一发放范围、统一发放时间。
·本报记者 华新红·
新闻推荐
日前,合肥市瑶海区红光街道举行“5.12”防灾减灾应急疏散演练活动,组织全体工作人员在办公室或宿舍里面,按指定疏散路线有序疏散。之前通过组织观看有关避震演练知识视频,及时掌握应急避震的方法措施...
合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合肥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