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尖流转女红之巧 十指绣出庐州特色庐州刺绣非遗传人田义明:匠心是永不放弃的坚持
[摘要]庐州刺绣非遗传人田义明:匠心是永不放弃的坚持
15岁拿起绣花针,只因为姥姥说:“女孩子,不会女红怎么嫁得出去”。50岁孤身远赴苏州拜师,只因为要把姥姥妈妈传下来的手艺发扬光大。对于今年62岁的庐州刺绣非遗传人田义明来说,技艺的传承是血脉中爱的延续,匠心是永远不放弃的坚持。
15岁随姥姥学艺
既有苏绣的精致华美,又色彩鲜艳、古拙大气,田义明的作品充满浓郁的庐州地方特色,这样的艺术风格源于家族的传承。“我姥姥是我们那有名的绣花高手,十里八村的人家嫁女儿娶媳妇生小孩,总要找姥姥做绣品。”小时候,田义明在姥姥身边长大,亲眼看见姥姥绣出来的作品是多精美。当年农村嫁女儿,必要的四件陪嫁是枕套、帐沿、门帘、手帕。鸳鸯戏水、喜鹊登梅、凤穿牡丹……田义明记得,别人绣花要描花样子,姥姥却是信手拈来。一块平布上,姥姥用铅笔随意描画,就是一幅底稿。加上喜庆的配色和高深的绣工,总是精美非常。当年能求到姥姥亲手绣的嫁妆,是姑娘们特别有面子的一件事。
在姥姥看来,女孩子家,女红是必须掌握的本事。所以15岁那年,田义明也拿起绣花针,跟着姥姥和妈妈学绣花。最初的新鲜劲过后,田义明发现,姥姥和妈妈仿佛信手拈来的绣花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绣一片叶子,看起来简单。可要绣出色彩的渐变,常常要使用三四种颜色,配色全靠感觉和长期的经验。”除了打底稿、配色,一根绣花针比头发粗不了多少,基本针法就有十几种。“三分教,七分练”。姥姥经常是一块布上随手画个花样子扔过来,田义明就埋头练上几个钟头。“可以说,每个绣娘学绣花的过程都是一部血泪史。有时候一朵花绣下来,布上沾满了血印子。”
娴熟的技艺只可能出自时间的磨砺。慢慢的,田义明的刺绣手艺在周围也出了名。她绣制的肚兜、虎头鞋、枕头套,既有姥姥的精美绣工,又活泼灵动,很受喜爱。
50岁远赴苏州拜师
婚后几年,田义明成了两个孩子的妈妈。每天柴米油盐的琐碎日子里,最喜爱的刺绣却一直没丢下。别人眼里的针线活,在田义明的眼里承载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值得精益求精。“刺绣是个精细活,需要静心、耐心,绣花的时候心里不能有杂念,不然就容易犯错”。为了不受打扰,田义明在家里有自己的“绣房”。里面到处是绣花的工具,从不给别人进。一朵小小的梅花,可能要数百上千针绣成。即使像田义明这样技艺娴熟的绣娘,一天也最多绣长宽各10厘米的面积。田义明经常一个人在“绣房”里,一坐四五个小时。
过去受条件限制,田义明的作品都是绣在平布上的,用线也相对较粗。虽然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却不适合表达华美精致的主题。为了提高自己的刺绣技艺,2005年,已经50岁的田义明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孤身远赴苏州拜师。田义明在苏州找了多家绣坊,每次都被拒绝。“绣花也是青春饭,人家都嫌我年纪大,觉得我学不出来”。一次次被拒绝,田义明没放弃,又一次次出发。
终于,2008年,在田义明第一次去苏州的三年后,当地有名的绣娘、年近八旬的谢老师在看了她的作品后被打动,收下了这个徒弟。
在老师的指导下,田义明进步很快。不仅掌握了苏绣绣工精致、配色清丽的特点,还大胆融入家传技艺的乡土气息,逐渐形成了庐州刺绣独特的艺术风格。2014年,田义明被认定为庐州刺绣合肥市级非遗传承人。
匠心绣明媚春色
5月13日下午,在蓝光雍锦半岛营销展示中心,由蓝光雍锦半岛联手安徽商报社、合肥市非遗办共同举办的“致敬庐州匠人”系列活动第三场——“非遗大讲堂之魅力女红”活动正在进行中。田义明带来的精美作品成了全场关注的焦点,不少市民在作品前流连忘返。“真没想到,我们合肥也有这么精美、富有地方特色的刺绣作品”。
合肥街头常见的各色玉兰,在田义明的作品中色泽温润,仿佛娇羞的少女。花朵部分阵脚细密,颇得苏绣精髓。但细细打量,枝干部位却粗犷大气。两相辉映,反而表现出庐州刺绣独特的美丽。另一幅《源远流长》长1.1米,气势磅礴,人物花鸟,栩栩如生。仿佛流动的瀑布,动态效果的形成全部来自针法的灵活运用。是田义明和已经去世的谢老师用了半年的时间绣出来的。
从15岁捻针的那个天真少女,到如今的鬓发斑白。一根绣花针寄托着几代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也承载着田义明一生的梦想。蜀西湖畔,蓝光雍锦半岛用极致考究的别墅工法,缔造建筑里的巅峰艺术。站在雍容大气的蓝光雍锦半岛营销展示中心,田义明感慨万千。在她看来,所谓工匠精神无非就是这样的极致追求,用心把每一步都做到最好。所谓匠心,也不过是心底的那一点坚持。“永远不放弃,总是追求更好一点。”
刘媛媛/文刘职伟/摄
新闻推荐
晨报讯如果你爱听相声,下周三的“大湖之约”就千万不要错过啦!5月24日9:30,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央视主持人赵保乐先生,将登上由合肥市委宣传部、市文联主办,市广播电视台、合肥报业传媒集团、合肥保...
合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