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台缝纫机牵出45年邻里情
老式收音机、缝纫机、黑白电视机、粮票粮证……这些已经淡出人们视线的老物件,再次聚拢在大家面前,面对陌生而又熟悉的老物件,邻居们都能讲出与其有关的温情故事。昨日,市北合肥路街道在裕环路社区举办“邻里情深”老物件展,左邻右舍的老邻居们翻箱倒柜,从家中找出几乎成为“文物”的老物件,凑在一起回顾老物件的历史和与此相关的邻里深情。
老物件成了“时光机”
昨日下午3时许,合肥路街道裕环路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成了民俗展览中心,临时用长桌搭成的展台上摆放了各种上世纪居民家中使用的老物件。印着“节约光荣”磕掉瓷的茶缸、喇叭声音嘈杂的老式收音机、已经收不到信号的黑白电视机、早已作废的粮证粮票、磨损严重却运转自如的缝纫机……来看老物件展的邻居们围拢在展台前,你一言我一语回忆着与老物件之间的往事:“陈大姐,你家这台老黑白电视机还留着啊,我家大明小时候天天去你家蹭电视看。 ”“这台缝纫机我太熟悉了,我闺女从小学到初中的衣服,都是用你家这台缝纫机做的。 ”“当年我们一家四口上学上班,好长一段时间都是靠你家的这个闹钟叫醒的,想起来就像在昨天……”展览现场的80多名老居民面对这些老物件,似乎有说不完的故事,展厅成了可以让时光倒流的“时光机”。邻里间数十年的温馨往事历历在目。
回顾当年大杂院往事
裕环路社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这个社区的居民大部分是太平镇的老居民,破旧老房棚户区改造后搬迁到这里,社区里大部分居民都是在一起住了五六十年的老邻居。邻居节期间,社区以“分享 回味”为主题,向居民们征集家中保存的老物件,通过回顾老物件的历史,让住在高楼大厦里的人们,回顾当年夜不闭户的大杂院往事。原本社区安排了两名邻居上台,讲讲自己带来的老物件,没想到台下的邻居们反映异常热烈,好多居民毛遂自荐上台,向大家展示自家的“宝贝”和“宝贝”背后的故事。活动结束时,邻居们丝毫没有离开的意思,大家三五成群凑在一起,有说不完的话、拉不完的家常。
故事
1
缝纫机是“共有财产”
和其他多数已经不能使用的老物件相比,苏玉廷家的这台缝纫机依然能运转自如,苏玉廷的老伴还上台踩着缝纫机的踏板,给大家演示她娴熟的缝纫技巧。 68岁的苏玉廷告诉记者,这台牡丹牌缝纫机是他1972年结婚时买的,到现在已经跟着他们老两口一起生活了45年。
“那时候家里有台缝纫机,比现在家里有辆车风光。”苏玉廷告诉记者,1972年他和老伴结婚时,他每个月的工资只有37元。那时的工资与现在不同,一个月的吃喝生活几乎花掉了37元的全部,每月能存下5元钱就不错了。当时一台缝纫机售价180元,对苏玉廷来说,相当于3年的积蓄。 “当时娶媳妇结婚讲究的是‘三转一响\’,就是要有能转的自行车、缝纫机、手表和能响的收音机。”苏玉廷说,最重要的是这些大件不是有钱就能买到,都是凭票购买,他们单位上千职工一年才配发10张缝纫机票。听说苏玉廷要办喜事,工会经研究决定,将其中一张缝纫机票给了他。
缝纫机抬回家那天,左邻右舍都跑来看,摸摸机头、转转小轮……苏玉廷清楚地记得,他当时远远站在屋角,得意地看着邻居们羡慕的表情。“这台缝纫机以后就算咱们大院共有的,谁要用随时过来就行。 ”趁着高兴,苏玉廷向邻居们承诺“缝纫机随便用”。从那以后,左邻右舍谁家给孩子做衣服、谁家给老人缝裤子,就会敲开苏玉廷家的门,打声招呼打开缝纫机就用,苏玉廷两口子还端水送茶陪着说话。这台缝纫机一用就是45年,虽然机械部件磨损很厉害,但仍能照常使用。
后来市场上的衣服花样越来越多,邻居们很少过来用缝纫机了,但大家经常还能提起以前到苏玉廷家做衣服的往事。搬家时扔了好多家具,可这台缝纫机老两口怎么也舍不得扔。住进裕环路社区的新楼房,缝纫机就彻底成了摆设。让苏玉廷没想到的是,这台缝纫机这两年又忙了起来。原来,社区成立锣鼓队,老伴主动将给锣鼓队做服装的事揽过来,给大家制作演出服。对苏玉廷和他的邻居们来说,这台缝纫机的故事可能还要继续下去。
故事
2
粮票就是百姓命根子
展览现场有好几名邻居都拿来早已退出历史舞台的粮证和粮票。其中,以孙阿姨带来的票证最为完好。“三四十年前,粮票就是老百姓的命根子,不是很好的关系,宁可借钱也不会借给你粮票。 ”76岁的孙阿姨告诉记者,1955年全国实行粮食 “统购统销”,粮票和粮证应运而生,他们这个年纪的人都知道粮票粮证的重要性。粮证和户口、结婚证变得同等重要,往往被珍藏家中,束之高阁。没有粮证就无处买粮,某种意义上,这个粮证就成了人们吃饭的“护照”。
“那时候,要是丢了粮票,可是个大事,我儿子丢粮票的事,是我后来才知道的。 ”孙阿姨说,1982年前后,15岁的儿子到粮店排队买面。可是排到他的时候,左掏右掏却找不到粮票,当时儿子吓得脸都白了,坐在粮店门口哇哇大哭。也去买粮的邻居看见了,怕孩子回家挨打,就你一斤、我半斤,凑齐5斤粮票。儿子回家没敢说实话,邻居们也没跟她提起。后来到1993年粮票作废时,儿子忽然想起这件事,这才告诉她,但因为小时候慌了神,一直想不起凑粮票的邻居到底是谁。抚摸着眼前的这些粮票,孙阿姨的眼眶有些湿润。
故事
3
铜火锅邻居们轮着用
凌静芬家有个祖传的铜火锅,是外婆出嫁时从娘家带来的。如今摆在展台上的这个铜火锅已经没了把手,而当年有无数邻居端着这个火锅轮流借回家用。
61岁的凌静芬说,这个铜火锅是他家的传家宝,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前,家家户户生活都不富裕,能吃饱就不错,根本没机会使用这个火锅,火锅一直待在吊铺角落里。上世纪末,大家的生活开始好转,她就把铜火锅拿出来,逢年过节吃次涮肉。即便生活好了,火锅也不是家家能买到,邻居们知道她家有这个火锅,就纷纷过来借着用。逢年过节使用频率多的时候,她就把需要借火锅用的邻居名字记在本子上,按照日期排顺序,以免一天同时答应了两个邻居。
现在这个火锅早就不用了,凌静芬小心保存着。不仅是因为这个火锅有近百年的历史,更重要的是凝聚了一段邻里情。
本版撰稿摄影 记者 赵健鹏
新闻推荐
5月16日,合肥燃气集团发布消息称,因轨道三号线工程建设需要,定于5月19日13:00至17:30对国强丰瑞园等附近区域实施停气。据介绍,停气区域民用户有国强丰瑞园、安徽元一高尔夫旅游度假村、欣欣家园小区等...
合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