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戏曲社团大舞台 培养校园“小明星”

合肥日报 2017-05-17 04:20 大字

“正月里无有花儿采,唯有这迎春花儿开。我有心采上一朵头上戴, 猛想起水仙花开似雪白。二月里,龙抬头,三姐梳妆上彩楼……”在合肥市少儿艺术学校的排练室里,该校“雅行京剧戏迷社”的孩子们正在排练京剧名段《卖水》,他们的一板一眼、一颦一笑尽显功底。合肥市少儿艺术学校发挥艺术教育的特色优势,依托校园戏曲社团,深入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深受学生和家长欢迎。

戏曲社团引领专业学习

最近,该校戏曲社的同学正在加紧排练准备迎接瑶海区中小学戏曲比赛。记者现场看到,小演员们有的黄衣黄袍,正是《定军山》中老将黄忠的扮相;有的黑面威严,扮演的是《赤桑镇》中的包公;有的头戴雉尾冠,身披红绣花斗篷,扮演的是京剧《捧印》中巾帼不让须眉的穆桂英;还有的身着彩袍,手持绸带,正在表演京剧名段《天女散花》……正在排练的这出节目是该校雅行京剧戏迷社的拿手节目《国粹芬芳》,是将几出京剧名段汇编成一个节目,既充满浓厚的艺术内涵,也能展现学生们深厚的戏曲底蕴。

通过学习戏曲,孩子们收获颇多。学生刘睿康扮演的是京剧《赤桑镇》中的包拯。他告诉记者,自己很喜欢包公这个角色,不仅因为他铁面无私,是历史上有名的清官,还因为他是合肥人。通过学习包公戏,刘睿康了解到很多包公的故事。

在《卖水》中扮演“梅英”的学生王希睿则表示,通过学习传统戏曲,让她收获了很多自信。她说,自己以前比较内向,自从学习戏曲后,经常登台演出,收获不少掌声,让她感觉自信满满。

小明星“走红”校园

合肥市少儿艺术学校坚持走特长教育与普通教育并重的办学路子,艺术教育更是学校的特色。校长张玉玲介绍,学校将“戏曲进校园”活动与学校文化建设相结合,成为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打造学校戏曲艺术品牌的特色。学校聘请了安徽省徽京剧院、安徽省黄梅戏剧院的骨干教师,每周到校指导一批戏曲特长生,目前学校已经成立了“雅行京剧戏迷社”及“徽韵黄梅戏社”。

为鼓励更多的孩子积极加入到戏曲学习中来,学校发挥榜样引领作用,在社团孩子们当中评选出了一批优秀的戏曲小明星。小明星依托班级的音乐课和学校广播站,展现戏曲才艺,营造学习传统戏曲的校园氛围,从而进一步宣传、推动戏曲进校园工作深入开展。

·本报记者 朱震宇·

新闻推荐

本报邀您乘直航包机,6999元探秘古埃及

金字塔、狮身人面像、卢克索神庙、王陵之谷……一个个耳熟能详、令人神往的世界奇迹,让古埃及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除了灿烂的文化、悠久的历史,宏伟的名胜古迹,可能大部分人还不知道,埃及还拥有世...

合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合肥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