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生的全世界路过
[摘要]——“高质量学习”的包河注解
五年级学生刘孟臻给二年级同学担任小老师
陶艺STEAM课程
“包河区敢为天下先,走在了全国课程改革的前沿,形成了一座富矿。”这是与会专家对包河区的一致评价。如何让学生主动学习,让课堂变得高效?包河区教体局局长陈雪梅说:“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引导学生主动地、快乐地进行学习,是我们一直努力思考并积极探索的。”
主动学习——课堂变学堂
一节40分钟的课,几乎一半时间都用于自学,这是合肥实验学校滨湖校区数学教师徐怡老师一节数学课上的情景。这样的课堂在合肥实验学校并不鲜见,其背后是学校践行了30年的“自育自学”理念。
“自育自学”在全区推广也已经有10年时间,包河区教体局局长陈雪梅介绍说,包河区正在进行“引导自学”型课堂结构改革,将课堂80%以上的时间还给学生,强调学生个人自学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充分自学。在她看来,“引导自学”型课堂结构改革的关键是在“学”上作改革,把课堂变为“学堂”,让学生在此过程中学会自学、思考、合作和倾听。
从以“教”为中心到以“学”为中心,这一流行于包河区各中小学的教学理念,经过多年完善已经变得成熟。在包河区学校的课堂上,如何让学生“有效地学、高质量地学”成为大多数教师的追求。
在观摩了包河区“引导自学”课型展示后,内蒙古乌兰察布市教育局副调研员陈登龙说,他看到了教育的本质,看到了学生的自主发展,看到了学生的终生受益。
高效课堂——学生为中心
学生们有时会碰到这样的问题:某个知识点没完全明白,可已经放学了,找不到老师请教,该怎么办?针对这个问题,包河区建立了教育科研网络平台,通过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教学过程进行优化,建立了名师在线课堂,形成超时空一对一“问诊式”数字化辅导模式。
除此之外,合肥师范附小还搭建了“云教室”特色课程新载体,学生可以在云教室学习网络课程。目前,该校已经尝试了九门课程的线上线下同步学习,100多节系列微课程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资源。网上课程让学生可以超越实地课程的时空限制,自主选择课程进行学习,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兴趣爱好。
在“互联网+”背景下,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实现了课程教学实施的路径,教育资源进一步整合,教育过程进一步优化,教学评价更加多元。包河区在区域全力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积极探索“互联网+”背景下的学习研究。积极开展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研究,不断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教学模式,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领域的全面融合。基于包河区教育科研网络平台,放大名优教师资源,推进名师在线答疑与名师在线特色课程辅导。此外,包河区还成立了区域电子书包联盟,推动电子书包的常态化应用。
资源整合——看见全世界
在核心素养理念的背景下,一节课的背后到底会站着几位老师?合肥师范附小的回答是一个团队。如该校将陶艺课程与STEAM 理念融合,研究校本陶艺STEAM 课程,整合人文、历史、科学、艺术等领域的学科知识,融财商教育、社会调查、创新设计、动手制作等综合能力于一体。与该校“全课程”的思路一脉相承,合肥师范附小校本课程走的是整合化的思路,除陶艺之外,国学综合课程APP也研发成功、付诸使用,今年该校申请的国家级信息技术课题中,设立了一个子课题:移动终端环境下的STEAM课程研究,学校希望以课题为抓手,推动校本课程科学整合。此外,该校“互联网+”下的主题课程已经从1.0升级到了4.0,通过技术与课程的突围与重构,还给学生一个未来的生活、完整的世界。
为了解决学科之间缺乏关联、内容割裂的问题,“整合”已经成为包河区学校课程设置的关键词,国学课堂、森林课堂、整合课堂、项目学习、“互联网+”下的主题课程群研究等多元化教学形式已经走进校园。
基于“整合”的理念,包河区编写了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区本教材《森林课堂》,开发了区内课程资源,从森林、河流、湿地、农业、环保、人居等方面设置10个研学点,让学生身临其境,充分调动各学科知识开展综合性学习。“这套区本绿色活动课程教材引导学生走进自然、走向社会,在体验、探究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情怀,培养了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学生快乐——生命得滋养
走进包河区,几乎所有学校的图书馆都是一道亮丽的风景,阅读也成为包河区学生学习乃至生活中的一种常态。早在10年前,屯溪路小学等几所小学与陈一心家族基金会合作,持续开展校园阅读项目,从“好书大家读”到“校园阅读典范”,丰富多彩的校园阅读文化成为包河区小学教育的一大特色。
如今,这一阅读项目已经辐射到中学。目前,包河区已经选择合肥四十八中、合肥阳光中学、合肥实验学校等6所学校作为初中阅读推广龙头学校,为学生创造愉悦的阅读环境,让图书馆成为学生的学习资源中心,为学生各学科的学习作支撑。此外,包河区还开发了“午间快乐阅读”课程,为午间留校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课程资源,学生可以在午间休息时间自由快乐阅读,同时也解决了学校午间管理的问题。
在项目式学习中,屯溪路小学三(2)班张正骁同学通过地铁探秘,实地调查车厢容量,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寻求解决方案。他在短短一周的项目学习中,感受地铁车厢的乐趣,经历实地考察的艰辛,有过成功的喜悦,也尝过受挫的苦涩。六(6)班吴田恬同学和伙伴们一起策划毕业典礼,讨论具体细节。在这个过程中,她懂得了只有齐心协力,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圆满。
在“多元整合”理念引领下,包河区的学生们收获着、学习着,沉浸在现实世界中的发现与实践,憧憬在未来世界中的拓展与创新。正所谓快乐学习,提升素养。
多年来,包河区以课程建设为抓手,推动区域内中小学校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优化课程结构,丰富课程内容,提升课程品质,引导学校和教师进一步变革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积极实施个性化、差异化教育,关注学生高质量学习,进而培养每一个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让生命在学习中得到滋养与绽放。他们不以拼时间、拼汗水为手段,给出了“高质量学习”的包河注解。 ·周妍 袁芳·
新闻推荐
合肥市社科界第七届学术年会召开,社科专家围绕主题畅所欲言
合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