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看《新安晚报》就像吃饭睡觉

新安晚报 2016-11-08 00:00 大字

本报记者和老两口拉家常。

从《新安晚报》创刊第三年开始,夫妻俩就一直订阅它到今天。如今一位82岁,一位76岁,对这两位老人来说,每天早上一起阅读《新安晚报》、一起讨论,已经像吃饭睡觉一样成了生活中的一部分。近日记者登门拜访时,老两口告诉记者,他们觉得《新安晚报》内容丰富而且特别贴近生活,希望一直这样办下去,充实他们的晚年生活。

近日,记者来到合肥市庐阳区义仓巷社区农行宿舍朱佩青老人的家里。朱老的家里简洁大方,墙上挂着字画,一进门就看见客厅的桌上放着一份《新安晚报》。朱老拿着这份报纸坐到客厅的沙发上,风趣地对记者说:“欢迎你到我们家来访问呀,我们是《新安晚报》的铁杆老粉丝了。从它‘三岁\’的时候就开始看这份报纸直到现在。刚开始我订了好多份报纸,现在只留下《参考消息》和《新安晚报》,这么多年看下来,还是觉得新安最贴心,不仅新闻做得好,副刊方面也做得特别好。”

朱老的老伴陆宗云对记者说:“《新安晚报》送得也早,我们每天早上6点钟起床,6点多报纸就送来了,我们可以一边吃早饭一边看报纸。有时候一份报纸来了,我们俩都要看,就一人抽出几张看看,看完了再相互交换看,边看边讨论。这已经成了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了,如果哪天没看报纸就会感觉怪怪的,好像没吃饭一样。”

陆老说,每天上午是他们读报的“黄金时光”,两位老人会先把这报纸整体浏览一遍,然后选出他们比较感兴趣的文章,一字一句地仔细阅读,甚至还会仔细检查有没有错别字或者语法错误,这可是实打实的“深度阅读”。直到细细看完报纸,他们才会出门买菜准备午饭。

记者在聊天中了解到,朱老和陆老原来都是农行工作人员,1995年的时候一起退休。这么多年来,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变了,只有看《新安晚报》的习惯从来没有变过。

不过,两位老人的看报“口味”不完全一样。朱老比较喜欢看本地新闻,陆老则偏爱副刊,他觉得《新安晚报》本地新闻做得最贴近老百姓生活。“比如你们前段时间关于退休工资调整的报道,我一连几天都在仔细看,然后按照上面提供的方法来计算。后来也在外面的报摊上买过其他报纸,也看过这方面的报道,但我还是觉得你们报纸报道得最详细。”吴小倩本报记者王俊

新闻推荐

滨湖9所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明天起,附近居民办卡后可免费进校健身

明天起,附近居民办卡后可免费进校健身

合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