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我县特色农业绽放光彩

长丰报 2016-10-25 14:32 大字

特色农业就是将区域内独特的农业资源开发区域内特有的名优产品,转化为特色商品的现代农业。特色农业的关键之点就在于“特"。多年来,我县农业发展围绕“特"字,稳打稳扎,走出了坚实的步伐。

“其实,我县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方向,最终才有了特色农业这个新亮点。"县农委有关负责人如是说。

据了解,我县特色农业发展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农民自我调整时期。基于当时农民手中多余农产品的难以消化,另一方面,农民缺钱购买生产用品和生活用品。种植业结构怎么调,调什么,处于探索阶段。于是当时提出“什么值钱,种什么"。政府收购农民余粮,实行定购、议购。第二阶段是在20世纪90年代,因地制宜,趋利避害,按照“压粮 扩经、压水扩旱、压劣扩优"调整思路,大力调整种植业结构,并逐渐形成主导产业。中南部地区以“一油一稻" 或旱粮连作,中北部地区的“一油一稻"、“一麦一稻"或小麦与旱粮轮作。发挥区域优势,逐渐形成主导产业,中南部形成了水稻、油菜、小麦、棉花、玉米,大宗作物种植区。第三阶段是在20世纪末,特色农业在形成主产区的基础上,加大了农业的深度开发力度,走城郊型农业发展思路,建立一批粮、油、棉、瓜、果、菜和肉、禽、蛋、 奶、水产品等生产基地,通过推广新材料、新技术、新品种等农业“三新技术",农业科技含量明显加大,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明显提高。第四阶段是2005年以来,农业结构调整不断深入,特色农业朝向规模、品牌化发展,名品和名牌产品相继而出。北部草莓基地,南部的蔬菜基地,陶楼的水果和平包菜等基地基本形成,提高了特色农业的比较效益,蝶恋花草莓标准园、艳九天草莓育苗中心、江淮园艺蔬菜标准园、恒进现代农业展示园建设等提升了农产品的科技含量,使农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基地发展基本趋于专业化、规模化,成为产业结构调整的产物。

在特色农业发展中,我县种植业结构调整,取得了显著成绩。一是建立一批粮、油、棉、 瓜、果、菜生产基地,基地推广农业配套技术,实现了良 种化、优质化、规模化,使农业走上了“一优两高"发展之路。二是农业生产能力显著提高,2014年粮食总产量达61. 06 万吨,比1986年增长64%,油料总产量3. 77万吨,比1986 年增长28%,棉花0. 6万吨,比1986年增长27%,瓜菜面 积17. 41万亩,比1986年增长52%;三是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比例进一步协调,1986年粮经比70: 30, 2004年粮经比57. 5: 42.5, 2014年粮经比51:49,农业的比较效益大幅提升。四是发展特色农业,增强了农村服务于合肥市大城市建设能力,蔬菜、猪、禽、蛋、奶等源源不断地进 入了合肥市场。五是粮、油、棉、果、菜在调整中,品种调优,品质、品位调高了,也就是说,农产品的科技含量高了,具有了市场竞争力。六是开发了农业旅游。我县举办的有草莓节、南瓜节、吴山庙会、陶楼桃花节、下塘龙虾节等项目,以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有力地促进了特色产业发展。

  (杨维礼 杨晓虎)

新闻推荐

蒋秀芝荣获“第四届合肥市道德模范”称号

近日,第四届合肥市道德模范评选活动落下帷幕,经基层推荐、审核公示、群众网络投票、公众代表投票、评委会评选和征求一票否决单位意见等程序,评选出“第四届合肥市道德模范特别奖"4名,&ld...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