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破养猪“天花板”
“要买好猪仔,就到广兵来"。这句话并非是广告词,而是我县东部一带广为流传的顺口溜。大年初三上午,记者闻讯来到位于江淮分水岭上的造甲乡双丰村崔广兵养殖场,作了一番探访。
看不见污水横流,嗅不到猪粪恶臭,前后三栋诺大的猪舍规范标准,干净整洁。“首因效应"便让记者叹服不已。
记者穿上工作服,走进最前面的猪舍。只见肤色红润、皮毛光亮的种公猪正拱着猪槽里的青饮料吃得正欢,数十头母猪的肚子下面,均簇拥着八九头滚瓜溜圆的猪仔,挤着,叫着,吃着“母亲"的乳房。“去年养猪下半年以来可逮到了,这不,1700多头仔猪、400多头肥猪,到今年元月下旬,全部销售一空,净赚了40多万元。"正在给猪槽添饲料的场长崔广兵放下手中的活计说,发展养猪业并非“探囊取物"由于受到生猪价格“天花板"压顶和生产成本“地板"抬升的双重制约,养殖户不重围绕市场需求和优化资源配置,就很难形成高效益、可持续的良性效应。
“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既是崔场长助手又是他小妹的崔丽向记者讲述了养殖场由小到大,由弱变强的不平凡故事。原来,哥哥崔广兵是1992年毕业于中医专业的大专生,妹妹崔丽是1997年走出校门的中专生,兄妹俩毕业后,不守“本份",分别外出广州,合肥打工,淘到500万“金"后,兄妹俩不谋而合,回乡创业,既保自家富,也助大家富。2007年9月,兄妹俩投资200多万元选址双丰村的一片高岗地带,置换转租了22亩土地,兴建了4000多平方米的大型猪舍,走上了养殖生涯。不想猪价一年涨,一年落,七年间,虽然年出栏生猪两三千头,可收入只落得“保本"。
“最令人伤感的是2015年的‘二月二’,本是‘龙抬头’的日子,俺家却赔了个‘底朝天’"。崔丽继续说,那天养猪场一次性售出400多头仔猪,赔本高达10万多元。“好在县乡村三级支持力度大,县里帮俺家修上了沼气池,乡里出资10多万元帮俺家修了连接‘村村通’的公路,村里给俺家借款五万元作流动资金……"说到上级扶持的事,崔丽有些硬咽了。
“正是血本无归的刺激,燃起了我们兄妹适应市场、降低成本、绿色养殖、冲破猪价‘天花板’的激情"。哥哥崔广兵接过话茬说,“二月二"后,场里一方面从大型饮料厂进优质主食,另一方面,从当地农户手中购置了大量的玉米秸杆、山芋藤、花生叶、南瓜等作辅食,同时修通了无臭气、无污染、零排放的粪便排泄、发酵自动化通道,既保证了成活率高达100%,又促使生猪毛色亮、肉质好,市场供不应求,而且经过发酵的有机猪粪成了催生优质粮经的精品。
“坚守八年养猪业,俺兄妹最对不起的是贫困乡邻、赚钱不多、没资金帮他们致富,不合俺办场的初衷啊"。崔广兵叹息道。
“说哪里话,养猪赚钱不赚钱,回头看看田。你们把宝贵的有机猪粪无偿供给俺们村贫困户作庄稼肥料,作鱼饲料,那不就是最好的帮扶啊。"一旁前来拉猪粪回家种菜的崔贤波扳着指头算帐说,他家承包了20多亩耕地,过去买不起化肥,产量低,收入少,养猪场办起后,他家用猪粪作肥料用于种粮种菜,一年收入五六万元。“受益的可不是俺一家啊,俺村上有60多家困难户一年无偿用养殖场猪粪就有上百吨啊。"
谈起未来的打算,崔广斌告诉记者,2016年,养殖场将一如既往推行生态养猪,淘汰白种猪,大养大别山、梅山黑猪,实行品牌化经营,确保年出栏优质猪4000头以上。
“今年是猴年,孙猴子和猪八戒可是同门师兄弟啊,有‘猴子’的助力,有政府的支持,俺养猪一定会冲破‘天花板’,登上新台阶。"临别时,崔广兵发出了爽朗的笑声。
·孔宪昌·
新闻推荐
日前,双凤路工程建设施工现场,机声轰鸣,焊花四溅。作为合肥市大建设项目,为如期建成通车,项目施工方坚持早复工,抢抓工程进度。双凤路起于双凤开发区境内的凤霞路,终于龙湖东路,总投资2.4亿元,全长2911米,...
合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