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合肥市三里街街道引入专业社工“驻点”帮扶计生特殊家庭——关爱,解开失独老人心中“千千结”

安徽日报农村版 2016-04-01 08:53 大字

乍暖还寒时节,在合肥市三里街街道计生办的二楼办公室内,暖意融融,来自辖区内的计生特殊家庭的老人们正围坐在一起,一边做手工活,一边开心地谈笑。自去年5月起,这种旨在帮助计生特殊家庭融入社区、丰富业余生活的“手工坊”活动,每周一至周五下午都会准时进行,受到辖区失独老人们的欢迎。

把老人们组织在一起的是来自合肥市婚姻家庭咨询师协会的专业社工们。 2015年3月,三里街街道针对计生特殊家庭这一群体,通过购买专业社工服务的形式,开展了特殊家庭老人关怀服务项目,帮老人们排忧解难、解开心结,重新融入社会。 “‘手工坊\’是我们为了增进老人之间的交流,建立属于他们自己的朋友圈而特意开发的一个活动平台。 ”合肥市婚姻家庭咨询师协会会长刘学林介绍。

刘学林说,承接三里街计生特扶项目后,协会选拔最优秀的专业员工走近特扶家庭,他们都持有心理咨询或者婚姻咨询方面的专业资格证,有丰富的工作经验。 “目前,我们专门安排一个固定的社工驻点三里街街道,有专门的办公室,负责辖区10户失独家庭的走访和活动组织。我们的关怀行动概括起来就是四个一,即每周进行一次入户走访,每月一次总结,每季度组织一次集体活动,每年召开一次座谈聚会。 ”

比起生活中的困难,老人们最大的问题是孤独,子女的离去往往让他们出现心理受挫、情感受伤、社会关系封闭等问题,不是一两次简单的物质关怀和一般的精神性服务所能解决的。 “所以我们选的社工都是有丰富经验的,有亲和力,有爱心和善心,能够走进老人的内心。 ”刘学林说,专业社工通过定期访视,了解这些老人的需求,然后通过个案、小组以及社区活动等方法为他们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

今年60岁的杨阿姨和老伴曾经有一个引以为傲的女儿,却在2008年上大学时因意外去世,年仅21岁。女儿走后,杨阿姨生理和心理受到严重打击,连续几年无法正常生活,曾两次服下安眠药轻生。平时,她每天做的就是买菜、做饭,白天的其余时间就窝在家里看电视、睡觉,不愿意与社区里的人来往,身体状况越来越差。驻点社工徐霞玲和志愿者们第一次来到杨阿姨家的时候,她并不愿意接受,对于过去的事情一旦提及便会情绪失控。徐霞玲无奈只好留下联系方式,建议她在有心事时可以找社工聊聊,闲时可以到社区或者街道坐坐。

随后,社工又多次入户或打电话,老人的态度也好转很多,慢慢愿意和社工聊天了。得知老人有缝纫的手艺,徐霞玲就建议她参加街道组织的手工坊。在简单学习后,杨阿姨便能自己进行制作,且非常专注用心。在制作手工的过程中,杨阿姨还和其他老人进行交流,一旦产生了悲伤的情绪,组内其他成员也会对其进行劝解,相互鼓励支持。 “手工坊为她提供的社会实践和锻炼的机会,符合老人的兴趣爱好和特点,能提供老人与同为特扶家庭人群接触的机会,有助于她性格的改善。 ”徐霞玲说。

老人们制作的手工艺品,也成为连接老人与社会的纽带。 2015年9月19日,三里街街道计生协会、合肥婚姻家庭咨询师协会联合开展了手工坊赴崔岗村手工艺品义卖活动,7户特扶家庭成员参加。当天下午,刘学林及社工们还陪着老人们游览合肥风景区三国城,大家一起回顾历史,有说有笑,沉浸在集体大家庭的温暖中。 “街道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入专业社工服务,通过规范、专业的访视以及一系列创新活动,让这些计生特殊家庭从认识到熟悉再发展为互助兴趣小组,既解开了老人们心中的‘千千结\’,也为社区和谐增添了活力。 ”三里街街道计生办主任罗莉莉说。

新闻推荐

笔记合肥肖如桦春色宜人的一个晚间昔日军校同学小聚大

[笔记] 合肥肖如桦春色宜人的一个晚间,昔日军校同学小聚。大家战友加同学,曾经同举一杆旗,同吃一锅饭,感情至深,酒自然免不了要喝点。酒至微醺,你一言我一语,开始回忆十五年前学习训练的点点滴滴,摸爬...

合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合肥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