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童雪鸿
[摘要]曹金如
本人不谙字画,但常作附庸风雅之态。读高中时,曾在一老师家客厅里欣赏过童雪鸿先生的篆刻作品———《沁园春·雪》。这是一幅由27方篆刻印章组成的精美作品,上款为“小康存”,落款为“童雪鸿先生遗作”。一句一印,字体多种,章法不拘一格。“沁园春”以隶书字体入印,体现出他一贯平和的《礼器》隶书风格。其间有用白文边栏的,有用隶书入印的,有以白文而作字,并用界栏分割。正文印章亦多有变化,既有封泥意蕴,又不失为汉印形制体风格,光洁劲挺,疏密拙巧之处彰显出古朴典雅之风。
这上下款的题识均出自张乃田之手。“小康”即童祚康,与张乃田同学,张乃田童祚康均为上世纪60年代合肥师范学院中文系学生。张乃田读大学期间曾师承童雪鸿先生研习篆刻。这幅作品是1967年童雪鸿先生作古后,张乃田模仿童雪鸿风格创作的。
40多年前,上高中时,表哥送我一本深蓝色塑料皮日记本。我如获至宝,至今没舍得在日记本写上一个字,怕涂鸦之后玷污了它。打开日记本,里面有六帧插页画,分别是孔小瑜的《枊燕》、童雪鸿的《听雨》、王石岑的《光明顶》、梅华的《猴子望太平》、申茂之的《鸳鸯》以及萧龙士的《兰》。这其中,童雪鸿的《听雨》让我百看不厌。这是一幅长条作品,暗黄色背景上呈现出一幅“荷莲图”。深秋季节,水面上悠然矗立着一枝干瘪的莲蓬,一枝枯荷将叶子耷拉在水面,弯曲的茎杆上一只翠鸟在“听雨”守望……画面笔触不多,却意境叠出,令人遐想。
时童雪鸿先生先后在合肥二中和安徽省艺术学校任过教。1957年调任安徽省艺术学校。艺校升格为安徽艺术学院后,童雪鸿便担纲美术系主任。雪鸿先生绘画擅长花鸟,兼及人物,尤精梅兰竹菊,用笔生动,墨色淋漓,隽逸潇洒、有着非常鲜活的生活气息。
童雪鸿笔下诸如《牡丹图》《枇杷图》《晚翠》《枇杷》《香祖》《蟹菊画轴》《一尘不染》《八哥竹石图》《墨竹》《墨梅》等脍炙人口,熠熠生辉。
1966年“文革”开始。正当他满腔热忱地为社会主义热情讴歌时,始料不及的是一场政治风暴无情地向他袭来。一时,他成了冲击的对象。他目睹自己用尽心血所收集的字画文物不断被焚被毁,人身受到恣意攻击,加上这年他的爱子在京城染病不治而亡……这些打击让他精神受到了极大的摧残,他万念俱焚。是年秋日的一天,在一阵无奈的叹息后,他木然临窗,相继作墨梅四幅及“有叶无花、有根无土”幽兰一幅。作毕,天色将晚,他决然地从住所楼上纵身跳下,结束了他57岁的生命……
新闻推荐
胡竹峰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