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合肥21家投资公司老板卷款跑路涉案近1亿元,上千名投资者血本无归

安徽日报农村版 2015-01-09 10:07 大字

[摘要]涉案近1亿元,上千名投资者血本无归

最近,在安徽合肥,20多家投资管理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扎堆卷款跑路,涉及资金一亿多元,上千名投资者因此而面临损失。2014年12月25日上午,在安徽合肥的聚生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大门紧锁,前来讨债的投资者络绎不绝。投资者周时若今年78岁,三个月前看到聚生公司的广告,签订了投资管理合同,将自己的一万元存入公司指定的账户。头两个月,聚生公司按时支付了投资收益。但是12月20号当老人第三次前来兑付收益时却只看到紧闭的大门。

笔者了解到,除了聚生投资管理公司以外,从11月下旬开始,合肥有多家类似的投资管理公司老板卷款跑路,成百上千的投资者血本无归。接到报案后,合肥市公安局经侦支队紧急对涉案的投资公司进行了查封,并对相关负责人采取了刑事强制措施。警方调查发现,这21家投资公司都是从今年3月份之后在合肥市登记注册的,法定代表人全部来自河南省,其中以洛阳伊川县和南阳方城县为主。当地警方立案调查21家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涉案金额将近一个亿,受害的投资群众达到一千多人。

投资者告诉笔者,这些投资公司对外声称,河南、陕西等地的一些企业因为发展的需要,委托他们来合肥融资。投资公司与投资者签订所谓借款合同或担保合同,承诺资金担保及代偿责任,以此吸引公众进行投资。除了包装成民间融资,这些投资公司还向投资者承诺高出银行利率三、四倍的投资回报。稳定可靠的投资项目、高额的回报,加上这些投资公司大都租赁繁华路段的门面,内部高档的装修,业务员的热情服务,吸引了不少投资者。

合肥警方介绍,这些被骗的投资者主要是中老年人,其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了绝大多数,年龄最大的达93岁。

合肥市工商局企业监管处处长李雪松告诉笔者,按照法律的规定这些投资公司不应该直接从事融资的业务如果需要开展融资业务的话必须应该获取相关部门的许可证明。根据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的要求,金融类机构必到人民银行等相金融监管部门取得融资许可,然而合肥的这些涉案的投资管理公司都不具有融资资质,而这些公司已涉嫌超范围经营和非法融资。

看到这里,很多人都会产生疑虑,合肥的21家投资管理公司违规超范围经营,在他们扎堆卷款跑路之前,相关的监管部门为什么没有发现并及时预警呢?

合肥市工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工商部门目前的监管存在难点,工商部门对这些经营的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和业务开展的情况无法在第一时间获得准确的掌握,他们开展的这些所谓的项目投资的真实性和合法性,也无法及时掌握。去年10月1日国务院实施了《企业信息公示条例》,取消了企业年检制度,改为企业年度报告制度。工商部门只是对企业实行抽检,这大大降低了监管力度。那么,当地的金融监管部门为什么对这些投资管理公司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行为失察呢?

合肥市金融工作办公室副主任王欣表示,他们一定要有报案然后到公安机关立案才能反映上来。金融监管部门监管的重点是各级各类金融机构,对于其他机构非法从事金融业务,法律没有赋予他们事前监管的职责。针对目前投资管理公司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高发的态势,合肥市政府决定,从今年12月开始到明年4月底,重点清理整顿披着中介机构的外衣,违规向公众发布承诺高息回报、固定投资收益等虚假广告,超出经营范围,进行集资诈骗、吸收或变相吸引公众存款等投资理财类中介机构。

面对良莠不齐的投资管理公司和鱼龙混杂的投资理财市场,广大投资者要留意风险,理性投资。首先,这些投资管理公司承诺的年收益率,从14.4%到17.4%,是基准利率的五六倍,不仅超出了“民间借贷不超过基准利率4倍”的司法保护范围,也大大高于目前银行理财产品5%—6%的平均年化收益率。

其次,投资者去一家机构进行投资理财时,除了看它是否有工商登记证、税务登记证等之外,还应看它是否有金融监管部门专门核发的融资许可和资质证明。

第三,对于广大的中老年投资者,除了注意以上提示之外,还应多留几个心眼。投资前,多征求家人的意见,多看看媒体的报道,以及公安机关发出的风险提示。最后,劝您一句,天上掉馅饼,一定有问题,想要发财、先想防骗。

央财

新闻推荐

车站街道帮扶残疾人

近日,合肥市瑶海区车站街道全面启动对社区持证残疾人实名登记入户调查工作,并做好帮扶工作打基础。工作人员上门对持证残疾人的教育、就业、培训、社保等进行登记,摸清搞实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

合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