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警方盘点六类微信诈骗手法

安徽日报农村版 2014-08-12 10:28 大字

近日,省城警方表示,微信在提供便利的同时,也暗藏着不少“诈骗”信息。每天合肥市110报警平台,都能收到各类受骗上当的报警。对此,警方罗列了六大类微信诈骗手法。

骗 利用爱心骗取信息

案例:云南灾情让所有人揪心,微信朋友圈一条为灾区祈福的链接引来大量转发,只要输入个人信息,就能将“我叫×××,我来自×××,我是第×××位为灾区祈福的人……”分享到朋友圈。有关该链接涉嫌盗取用户信息的消息也在网络上疯传,一时真假难辨。有网友称,当你输入信息后,它将通过网络抓取数据包的形式套取你的身份、手机、微信和居住地址等内容。对此,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官方微博发文提醒网民警惕。

警方提醒:不要在陌生的页面或者链接上留下自己的电话号码,如果您的号码是根据居民身份证信息购买,就比较容易泄露出去。

盗 冒充老板骗会计

案例:王平(化名)是公司的一名财物人员。通过添加附近的人,认识了一个网名为“努力奋斗”的男子。有一次聊天,王平在吐槽老板太抠门的时候,把和老板微信的聊天记录发给了该网友。没有想到,过了几天之后,“努力奋斗”改了自己的名字和头像,和王平老板的名字和头像一模一样。下班过后,男子冒充王平老板,称自己有急用,希望能汇款4万元以应急。王平看到头像,以为就是老板。毫不怀疑地进行了转账。等第二天上班才发现受骗了。

警方提醒:尽量不要相信转账信息,需打电话核实。

欺 利用微信发展下线

案例:对外以咨询公司名义,伙同他人在某市各中小酒店,以发展“徽商城”的不同级别“代理商”为名,要求参加者缴纳费用获得加入资格,并按照一定顺序组成层级,直接以发展人员的数量作为计酬或者返利依据,引诱、胁迫参加者继续发展他人参加,骗取财物。

警方提醒:在“微信”上,犯罪嫌疑人多使用假身份,由于手机“微信”没有“身份验证”功能,从受害人所提供的微信资料中,无法进一步核实犯罪嫌疑人的真实身份,实施犯罪后也不容易被发现。

传销打击力度大,花样也跟着变化。希望不要轻信陌生人的投资宣传,更不要轻易把钱给陌生人。

毒 扫描二维码染病毒

案例:扫描二维码可以用来加微信好友、拿美食优惠券后,很多人习惯见码就扫。近日,有人在网上看到了一家餐馆三折优惠的信息:“只要扫码,安装手机优惠券软件,即可享受折扣。 ”在手机上装好这个软件后,优惠券信息并没出现,倒是在第二天醒来时收到了手机欠费通知,一查一夜之间200元话费不翼而飞。

警方提醒:不要随意点开链接,安装来历不明的软件。

借 冒充高富帅借钱

案例:合肥女孩小孙通过摇一摇认识了南京的小陈。七夕情人节,两人在南京见了一面后,小孙见小陈人长得帅气,出手又大方,双方感情迅速升温。近日,小陈说做生意遇到了困难。要求小孙先借钱渡过难关。小孙想了一下,还是将自己的2万元借了出去。谁知道银行刚汇了钱,小陈就将自己拉入了“黑名单”。

警方提醒:网络交友需谨慎,尤其是双方并不是很熟悉,切莫轻易借钱给人。

假 点赞获奖品

案例:十多天前,林小姐在刷微信的时候就看到了这样诱人的信息:集满210个赞,就可以获得一双名牌鞋子。这让她心动不已,立刻转发。结果集齐了赞,却突然发现联系不到商家了。

警方提醒:点赞实际上是一种营销方式,是馅饼也是陷阱。一定要注意商家是否为合法经营。

此外,警方也提醒,有假公众账号盗取信息;利用代购骗钱等。希望读者朋友提高警惕,不要上当受骗。

李文靖 方钱章

新闻推荐

国家种业科技成果产权交易平台启动国家种业

国家种业科技成果产权交易平台启动本报讯8月13日,国家种业科技成果产权交易中心及交易平台在中国农业科学院正式启动,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出席启动仪式并为交易中心揭牌。据中国农业科学院党组...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