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访问英国曾经到戈登墓前致敬戈登的后人甚为感激
李鸿章访问英国,曾经到戈登墓前致敬。戈登的后人甚为感激。于是,送给李一条非常名贵的狗。但,让送礼人没有想到的是,一段时间以后,他们收到了李大人的一封信:“厚意投下,感激之至,惟是老夫耄矣,于饮食不能多进,所赏珍味,咸欣得沾奇珍,朵颐有幸。”———意思是说,谢谢您的厚赠,你送的这条狗,俺老李吃了。感觉口味不错……
国人喜欢吃。天上地下、飞禽走兽,没有不敢吃的。也因为这种痴迷,故而深得其髓。清人汪诗侬著《所闻录》,里面有一个题为“李鸿章笑史”的段子。却说李鸿章到美国访问,下榻高级宾馆。但,只吃自己厨师做的东西。对此,洋人表示不解,询问李所食为何物。翻译说:杂碎(chop
suey)。一时间,“李鸿章杂碎”声誉鹊起。不少中餐馆纷纷更名易帜,署店名“李鸿章杂碎”云云。汪诗侬说,“仅纽约一埠,杂碎馆三四百家,偏于全市。
汪的说法,是民间传说的一个主要版本。关于“李鸿章杂碎”的来历,民国四公子之一的张伯驹曾经写过一篇文章,题目是《李鸿章杂烩》,讲的也是上述段子。———杂碎,还是杂烩?我们不得而知。又或者,是张先生身为文人,觉得“杂碎”一词不够文雅而更改的吗?或许吧。
1903年,梁启超先生游历美国,曾经写过一篇题为《新大陆游记》的文章。也专门讨论所谓“李鸿章杂碎现象”。他的笔下,华人餐馆的规模、从业人员与汪诗侬所述基本相同。在民间,杂碎一词,与下水等同。用来专指动物的内脏。北方人冬天喜欢喝羊肉汤,有一道菜叫做羊杂碎。具体做法,就是杂取羊的内脏、头肉一起细细切碎了炒着吃。口感很好。至于所谓杂烩,则是别一种食物。华裔作家张琼惠,则为美国“杂碎馆”的由来提供了另外一个版本。据说中国餐馆,当年在旧金山赢得了一批美国矿工的喜爱。有一次,一批白人矿工挤到一家中国餐馆里,要求吃饭。但饭馆接近打烊,没有什么可吃的了。老板只好把杂七杂八的碎肉炒了一盘应付他们,没想到的是,这些人吃了纷纷叫好。
杂碎一词,本身就是一个骂人的词儿。中国曾长期积贫积弱,割让领土、赔偿巨款。作为历次条约的签字者,李合肥在大家的心目中印象并不好。所谓“李鸿章杂碎”,或许就有这种不满的成分在内。汪诗侬写道,在美国,有人为李鸿章塑像,称颂他的功劳。但,有人私下里问汪道:“中俄之密约,马关割台湾,非其功乎?子何云尽在是矣?”面对质疑,汪无法回答,只好说,“不错不错”。李鸿章的一生,备受争议。梁启超曾经对李大加褒奖,称“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言外之意,作为干才,李没有遇到施展拳脚的机会。
所以,如何评价李鸿章,也是一件见仁见智的事情吧。
(冯磊,诗人,《读者》杂志签约作家,曾在《羊城晚报》、《济南时报》、《郑州晚报》、《时代信报》、《城市晚报》、《鲁中晨报》等十余家报刊开设随笔专栏。)
新闻推荐
胡同怀
合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