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中秋节刚刚过去,记者暗访部分商场、网店、礼品回收市场发现——送礼少了,“花样”多了

安徽日报 2013-09-24 00:10 大字

本报记者 朱胜利 聂扬飞 吴林红

礼品回收生意冷清,部分礼品回收店扩大了回收范围

“今年卖礼品的人比过去少了许多,这方面生意基本停了。”9月21日,在合肥市北一环中兴花园小区附近,一家烟酒店老板有些无奈地说。以往过年过节之后,都会有人带着五粮液、中华烟等高档礼品来卖。 “现在风声紧,对送礼抓得严,哪还有人明目张胆地来? ”

记者在店里看到,“回收礼品”的红字招牌被放在柜台后很不显眼的位置。在桐城路上兼营礼品回收的几家烟酒店老板同样感叹:“现在市场不好,除了偶尔收点香烟,基本不收礼品了。 ”

据记者了解,为能吸引顾客,部分礼品回收店还扩大了回收范围,除了收烟酒外,礼盒、保健品、消费卡、代金券等都在业务范围以内,但是记者守在几家店外,进行了近一个小时的观察,的确没有发现上门出售礼品者,就连前来询问和打听价格的人也没见到。

说起礼品回收生意冷清的现象,在合肥市政府某部门工作的王先生表示,今年“两节”之前,都接到了单位有关严格遵守廉洁自律、严禁送礼请客的通知,节日期间,不论是领导与下属,还是同事之间,都自觉执行有关规定。在他看来,礼品回收店生意冷清不足为奇。

网络快递将“礼品”送上门,商家表示:发票可开成“办公用品”、“会议费”

网络也成为一些送礼者的新选择。

有知情人士透露,与以往提着礼品东奔西走相比,通过“网购+快递”的形式,让送礼变得更加方便,也更为隐蔽。

记者先后登陆京东商城、天猫等知名电商网站,发现面向安徽地区销售礼品的店家为数不少,眼下最火的商品要数大闸蟹,价格168、198、258、388、880元不等。销量排名靠前的几家网店月销量基本都超过300次,最多的一家达到876次。不少店家表示,不仅提供礼品包邮服务,还可将发票开成“办公用品”、“会议费”等。

“这个假期可一点都不轻松,快递数量比之前多了不少。”合肥经开区的快递员小李告诉记者,连续几天经手的快递中,月饼等礼盒占了相当分量,发件人中既有个人名义的,也有部分外地基层单位。

购物卡销售火爆,工作人员提醒暗访记者:送卡方便又不扎眼

“前几天,我们每天都能销售几十万元购物卡。 ”9月22日下午,在合肥某商场天鹅湖店,工作人员程小姐拿着几张面额不等的购物卡对记者说。这种购物卡最高面值1000元,不记名。

她告诉记者,过节前几天,购物卡销售特别火,一般都是单位购买。买卡除了出具电脑打印发票,还可提供商场盖章的空白销售清单,“购卡者随便填写商品名称,怎么报销方便怎么填写。 ”程小姐还拿出一种专门装卡的小纸袋给记者看,“如果一份要几张卡,可以用这个袋子装,既好看又隐蔽。”她还告诉记者,如果不方便来商场购买,可以通过电话订购,商场有人送卡上门。

记者随后来到位于望江西路的合肥某连锁百货团购部。柜台前,一名中年人正拿着买好的卡往包里装。记者侧面打听是个人还是单位购买,工作人员很有经验地说:“肯定是替单位买的,个人购买卡不会开劳保用品发票。 ”记者看到在柜台上贴着一张可开发票范围,电脑耗材、劳保用品、会议用品等赫然在列。该工作人员提醒记者:“今年禁止节日送礼,送卡就不一样了,方便又不扎眼。 ”

新闻推荐

近日合肥市庐阳区大杨镇社区文化广场几名小学生参加社

近日,合肥市庐阳区大杨镇社区文化广场,几名小学生参加社区开展的“节约粮食、从我做起”科普体验活动。孩子们通过分辨五谷杂粮,了解粮食的生长过程,从小养成节约粮食的好习惯。本报记者 姚林 本...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