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木工工资为何能胜过白领?

安徽日报农村版 2013-07-05 11:23 大字

重庆某建筑工地木工月工资达1.4万元,让网友们惊呼“秒杀”白领。与此同时,不少高校毕业生仍在为一份工作发愁。

合肥市人社部门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全省高校毕业生将有10万人在合肥谋职,比去年增加3万人。该市正在通过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开发基层公益性岗位等多种手段,更多地将浩浩荡荡的大学生求职潮引导向吸纳能力更强的基层 “毛细血管”,以消解就业压力。

这种强烈的对比,将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供需矛盾以一种超出人们惯常认知的方式展现在世人面前。这其实也是劳动力市场自身发出的矫正信号。

从早几年的“技工荒”,到目前劳动力市场呈现出的技工、普工同时紧俏,固然与技能培训跟不上需求步伐有关,但根本原因在于,在此前劳动力市场看似无限供给的状态中,这类岗位的付出与其获得的回报不相称,导致大量劳动力从择业那天起就集体性远离这类岗位,并且这种趋势一直持续至今。

更深层次的根源在于,全社会整体的择业意愿与社会需求的背离程度正在不断加深。造成这种背离的原因有多种:首先,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增加选择从事脑力劳动的机会,强化了更多人选择脑力劳动的志向。其次,独生子女的大量存在使家庭愿意集中足够的精力、财力来承担让孩子跻身脑力劳动领域的成本。再次,经济条件的普遍改善也让大量家庭有能力支付更高的教育培训成本。

这种背离其实是社会总体进步的表现。但是,由于依赖劳动力低成本、充足供应的“人口红利”基础上的经济结构仍维持着巨大的惯性,反映在劳动力市场供需上,就呈现出目前这种就业的结构性失衡状况。

木工工资“秒杀”白领,显示出劳动力已经开始以 “脑体倒挂”的价格信号来调整两种劳动力供应上不断加剧的“剪刀差”:脑力劳动者数量不断膨胀,而体力劳动者数量迅速萎缩。这种信号已经开始对劳动力供给产生明显影响:在一项针对高考弃考现象的调查中,56.8%的受调查者选择了 “就业难,读了大学也没用”。

对于市场自身这种矫正机制,应当持顺势而为的态度。从劳动力供给环节来看,对响应价格信号选择从事普工或者技工的人群,需要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培训教育,以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在宏观就业政策层面,则需要不断提高体力劳动者的待遇水平,尽快完善各类社会保障体系,实现所有劳动者基本权益的均等化。

不少企业对这种趋势似乎并不适应,普遍抱怨用工成本高,呼吁通过松动社保政策来降低企业成本。而这种倾向似乎也正影响到某些决策部门,导致调高最低工资标准之类更多旨在改善体力劳动者境遇的政策举措一直遭遇或明或暗的阻力。

这种因果倒置的认识必须及时摒弃。只有让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同样可以活得体面有尊严,劳动力市场的失衡状况才会得到根本性扭转。 胡旭

新闻推荐

假期进城孩子心理落差咋消除

我和爱人都来自农村,他在建筑工地上当瓦工,我在工地上为工人做饭,上小学三年级的女儿跟奶奶在老家生活。今年暑假,我下定决心把女儿接到了身边。刚开始的几天,她觉得很新鲜,很开心,但渐渐地,我发现,她开始...

合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