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自己的家园自己来建设

瑶海报 2013-02-04 15:35 大字

在窑湾村老旧小区整治现场的网格员刘雪梅这几天心情格外地好。相比以前老旧小区整治时争、吵、乱、闹,这次窑湾村的整治现场可谓是安、静、和、稳。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反差?一切都是因为胜利路街道建立了新的老旧小区整治办法: 充分发挥居民的自主性、能动性,让居民自己的家,自己来建设,切身的利益让老旧小区问题得到解决。

窑湾村生活小区共6栋居民楼,现有391户,是上世纪70年代建设的。由于年代久远,住房环境问题较多。屋面漏雨、墙皮脱落、下水管网老化,最令人担忧的是小区规划陈旧,消防、道路等基础设施缺乏,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而小区大部分居民多为老人,狭窄的小区道路不足以保证救护车等车辆的进入,严重影响了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为改变这一现象,胜利路街道将其列入2012年首批重点整治项目。在前期入户意见征询的基础上,凤凰桥社区统计了居民对小区整治的意见与建议,创造性的将居民切身利益与老旧小区整治相结合,让居民真实参与到小区整治的规划和建设中来。

自2012年11月开始整治,社区就充分发挥居民的自治能力,成立居民区整治小组。从每栋楼选取一名群众信任的监督员全程参加整治过程,既保障了施工单位和居民的相互理解和支持,又对工程质量进行多重监督,共同把政府惠民工程做实做细,使群众满意。

整治过程中,居民克服小家困难,积极支持小区改造的事例层出不穷。窑湾村3、4、5、6号楼一楼住户平均年龄近70岁,为方便出行都将院墙开了门。在整治中按照规划要求要将门全封闭,老人们前期有抵触情绪,通过群众监督员的劝说,很快就转变了思想,同意牺牲自己的便利,将院子的们统一封上。

小区内的临时摊点很多,既不美观还容易造成拥堵。可整治起来难度也最大,小商贩们指望着摊点维持生计,居民指望着整治带来整洁。在纠结的过程中,居民王光庆站了出来,为了能保证整治的完成,他第一时间拆除了自己守了十几年的棚子,焊了一个可移动的柜子,天天推来推去。整治小组顺势而为动员了其他摊点户,顺利解决了整治中的难题。

家住窑湾村的老党员任玉敏阿姨自上世纪50年代支援安徽建设从上海来到合肥,对社区正在进行的老旧小区改造,深有体会地说:“我是这小区的第一批住户,从九十年代开始,这里的下水道就三天两头不通,每次都要请社区挨家挨户上门收钱,找人疏通,每次也保不了多长时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下好了,小区改造不仅把下水管道重新铺了,还把原来坑坑洼洼的道路修平了、还准备安装路灯、监控。最好的是不要我们掏一分钱,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

(通讯员 胡红琼 费庆 李雷 本报记者)

新闻推荐

href="https://m.yybnet.net/hefei/news/201302/808325.html">汪德满会见星空北斗导航公司客人

本报讯2月20日下午,区委书记汪德满会见了

href="https://m.yybnet.net/anhui/"

target="_blank">安徽省星空北斗导航应用技术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毕杰一行。区领导沈思军、刘平芬及区发统局、国土局、规划局、国资公司、招商局主要负责人参加会...

href="https://m.yybnet.net/hefei/news/"

target="_blank">合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合肥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