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破解秸秆还田难题水稻秸秆变脆 粉碎还田容易
11月10日,中科院合肥研究院技术生物所南岗实验基地,离子束诱变的脆秆水稻秸秆还田试验正在进行,一大片水稻秸秆在收割机身后“粉身碎骨”,地面上只留下一排排稻茬。参加试验的科研人员相互祝贺成功,围观的农民高兴地说:真的可以不用烧秸秆了!
中科院合肥研究院技术生物所刘斌美博士告诉记者,作物秸秆还田可以让有效营养元素返回土壤,提高土壤肥力,是农业部重点推广农业新技术之一。但由于作物秸秆柔韧,机械难以粉碎,机收后秸秆过长,耕作时不易翻压进土壤,造成秸秆长期不腐解,直接影响后季节作物播种和生长。
政府一直就十分关注这个问题,也实施了许多处理秸秆的措施,包括回收再利用、制成新材料、发电以及微生物降解等等。这些措施起到了一些效果,但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难题。主要因素在于:一、许多企业和研究单位打着处理秸秆、保护环境的招牌,向国家要项目,拿到钱后很少真正实施的;二、回收处理成本高。现在人工费用大,回收秸秆需要很多人力把秸秆收集起来,而农村劳动力现在外流严重。三、偏远乡村交通不便也给秸秆回收利用带来阻力。因此,对农民来说,最省事有效的秸秆处理方式就是就地焚烧,每逢收获季节,便见狼烟四起。
三年前,中科院合肥研究院技术生物所就关注到作物秸秆还田中存在的困难,提出利用离子束诱变技术,通过改变作物茎秆细胞木质素、纤维素含量和比例,使秸秆变脆,这样在收获时就可以粉碎秸秆,从根本上破解秸秆还田难题。
到底用方法让柔韧的秸秆变脆呢?刘斌美说,他们采用了一种名为离子束诱变的技术。简单来说,就是从水稻自身的遗传入手,改变茎秆细胞结构,让茎秆变成脆秆。据介绍,“脆秆水稻”容易粉碎,粉碎的秸秆长度85%以上小于5厘米,最长不超过10厘米。收割机可将粉碎的秸秆均匀地散在田间。
刘斌美告诉记者,下一步他们将通过加快这一新技术的试验和示范,争取早日投入生产应用。
(本报记者 刘刚)
新闻推荐
[生活笔记] 合肥 汪亭近几日,气温骤降,一不小心患了感冒,嗓子干痒,还咳嗽不止。吃了一些药,其他的症状有所缓解,但咳嗽仍旧整日不断。晚上给母亲拨了一个电话。听到我在电话里咳嗽,母亲立刻关切地...
合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