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农庄引来“洋农民”
“这就是上次来的法国小伙帮我挖的。 ”11月29日,赵滨指着面前新开辟的一块菜地告诉记者。由于最近不断有外国人光顾,赵滨经营的滨荷农庄正在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
这个位于合肥市包河区义城街道董城村的乡村农庄,已成为一些热爱乡村生活的外国人的乐园。“9月底来了2个法国人,10月中旬来了2个美国人、1个英国人,11月初又来了1个芬兰和1个法国的小伙……”,对这些漂洋过海来农庄义务打工的“洋农民”,赵滨记忆犹新。
这些“洋农民”是如何找到这里的?面对记者的疑问,赵滨微笑着道出了缘由。原来,赵滨一直十分关注有机农业,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在网上发现了国外一个“以工换食宿”的组织,该组织为其会员提供到有机农场打工以赚取农场提供的免费食宿的机会。 “我在网上发布了农庄的信息,他们觉得好,就过来了。 ”赵滨说。
说起不久前刚刚离开的芬兰小伙皮卡和法国小伙赛巴斯蒂安,赵滨赞不绝口:“很认真,干起农活也有模有样! ”据他介绍,这两个“洋农民”平均每天工作四到六个小时,翻土、摘菜、喂食、修补栅栏这些农活样样都干。忙完农活,晚上他们就跟着赵滨学中文,汉语水平也有了不少长进。
来过农庄的外国人无一例外地被这里天然的景色所吸引。这个隐于杨树林间的乡村农庄足足有500多亩,菜地、鱼塘、露天养殖场、天然野兔园、穹顶式大棚样样俱全,充满乡间野趣。 “这些鸡都是城里人寄养的,寄养一只鸡每年100块钱,农场返还100个土鸡蛋”。赵滨说这种模式叫做“社区支持农业”,就是城里人承担农场经营的成本和风险,农场为其提供生态环保的食品。
在树林间隙,赵滨见缝插针开辟了许多块菜地,周末这里就成了城里人的“开心农场”。许多市民劳累一周,周末带着家人到这里种菜,既调节了身心,又体验到收获的快乐。 “我们这儿不使用化肥、也不打农药,长出来的都是绿色食品”。赵滨称这种经营方式叫“体验农业”。
在农庄深处有一片被钢丝网围起来的兔园。记者转了一圈,只发现一只灰色的大耳兔,“它们都在洞里呢!”赵滨笑着说。原来,这些兔子是他专门引进的比利时野兔,专吃野草,对农场里疯狂生长的一枝黄花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以后兔子多了,我就在这办一个狩猎场”。
经过5年的经营,赵滨的生态农庄正在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山东、湖南、湖北等地的年轻人纷纷来这里学习管理经验,很多外国人也慕名前来体验农家生活。虽然农庄目前盈利不多,但他坚信生态有机农业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我要一直干下去! ”赵滨坚定地说。
本报记者程茂枝 实习生丁鹏
新闻推荐
12月3日,合肥市包河区大圩镇圩西村1600多位村民前往村里多个投票站,选举出他们自己心中的“代言人”——区镇两级人大代表。这也是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对选举法进行修改,作出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