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社团遭遇资金瓶颈省财政有望注入200万资金扶持
[摘要]省财政有望注入200万资金扶持
在刚刚过去的“省两会”上,政协委员们集中关注了安徽省公益社团的发展情况。近日,省民政厅透露,已经在今年的财政预算中申报了200万彩票专项公益基金,专门扶持安徽省的公益活动。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近年来安徽省志愿服务事业和公益事业发展迅速,一些市民自发组织的民间公益社团也在慢慢扩展中,但是也面临着资金短缺和人才难留的尴尬困境。
公益社团“资金困窘”
合肥“善乐会”公益志愿者组织成立于2006年,发展方向是助幼、助残,它的活动基本都是通过网络发起,费用是参与者自付。“我们是没有通过注册的社团,基本没有资金来源,都是通过志愿者自愿募捐。如果向社会募捐,争取基金会的支持,难度很大。 ”善乐会的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非注册的公益社团占多数,而筹集资金成了头等难事。
合肥春芽残疾人互助协会是经过民政部门注册的,资金来源既有政府项目资金支持、社会捐助,也有面向服务对象的收费(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项目)。但不是每一家社团都有如此的影响力和公信力,尤其未经注册的民间公益社团。“很难拿到一些项目资金,运转困难。 ”省民间组织管理局贾宝明副局长透露,虽然政府、社会都有相应的资金提供渠道,但是数量有限而且要求较高,已经注册的公益社团在争取时都有一定难度,何况没有通过注册的社团就更难了。省政协委员吴娅娟也在其调研中说明,“在合肥,有数十家公益社团,但经过工商部门或者民政部门注册的只有三家,即使是这三家,他们的运营经费来源也是很复杂的。 ”
待遇不高难留人才
近日《2010中国公益人才发展现状及需求调研报告》发布,调查团队搜集了451个民间公益组织。报告显示,这些社团招人难是普遍问题,而“待遇低”是重要的原因。“社团活动能够争取到的资金本身就有限,在完成社团志愿活动之后,能够保证社团内专职工作人员的待遇,其实是个问题。目前在民政部门已注册团体的普通专职人员,月工资也就1000元左右。 ”一个公益社团的负责人告诉记者,注册的社团是要给专职工作人员购买三险的,但有些员工却不愿意买,因为扣了保险,到手的工资更少。
调研显示,仅有12.4%的大学生明确选择公益为职业。而公益社团在职人员中,尽管有80%的人表示愿意将公益作为终生的事业,并表示会留在本机构工作,但从实际情况看,近6成的机构有人员离职流失,其中近8成流向了非公益领域。
200万专项基金注入
公益社团的发展原本是为社会上更多的人提供帮助和关注,但是在其发展中遭遇如此尴尬,该如何解决呢?贾宝明副局长认为,正是社团注册的难度直接影响了这些社团的公信力的形成,影响了资金的筹集。当前社团注册的法律依据是1988年国务院颁布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时间久远,不太能跟得上当前我国民间社团的发展需求。其中规定民间社团组织要想在民政部门注册登记,必须挂靠一个业务主管部门。“不要说资金、场所、人数等条件,单是挂靠部门,就是问题,因为很难找到这样的单位愿意接收,并对你负责。”所以法律法规的跟进将对公益社团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另外,贾宝明副局长透露,省民政厅今年已向政府财政预算申报了200万彩票专项公益基金,扶持合芜蚌试验区乃至皖江城市带的优秀公益社团,这些钱将作为这些社团做助学、助困等公益活动的专项基金。“当一个社团正常运转起来,得到社会的认可后,人才能够在其中发挥自己的价值,那么一个社团的资金短缺、人才难留等问题都能够迎刃而解。政府也会加大投入,扶持本地公益社团的发展。 ”
·本报记者唐欢李斐·
新闻推荐
2月23日,合肥市西园司法所人员来到蜀山区西园街道光明社区,向辖区居民免费发放法律援助资料,普及法律知识。近年来,西园司法所狠抓规范化建设,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突出中心工作,深入开展依法治...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