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春夏之交的一天父亲到离家多里的双丰集卖烟叶一上午
1972年春夏之交的一天,父亲到离家30多里的双丰集卖烟叶,一上午只卖掉几斤。午后,父亲没精打采地挑着烟叶向回返。路过一个小村庄,看见社员们在麦场做场,父亲走过去,放下烟挑行水喝。这功夫,有人问:“烟卖吗? ”
“卖,卖。 ”父亲边喝水边回答。
于是围上几个人翻看。父亲说:“我保证这烟上的豆饼肥,没上一点化肥,不信,你们随便尝。 ”父亲这么一说,每人卷上一袋烟叶吧嗒吧嗒抽了起来,都说烟味很正,不像上过化肥。
这挑烟叶凝聚了父亲半年多的辛苦。烟是春末栽植,栽植前先施草木灰猪粪混合肥,作为底肥,成活后追大粪,以使烟成长茁壮,随后追施一次豆饼肥,以保烟味纯厚浓香。期间还需要不断地培土除草。
金黄的烟叶很打眼,远处几个人也都围过来。
“赊不赊账?要是收罢秋给钱,你这一挑烟叶今天我们都包下。 ”不知谁说了一句。
“赊账也行,不过,价钱要贵点。现钱1块1斤,赊账1块2。 ”父亲脱口而出。 “1块2就1块2,我要2斤。 ”
“我也要2斤。 ”
“我要3斤! ”
......
“我给你们称,谁能帮忙记一下? ”
“他帮你记,他是会计。 ”
会计取来 “记工薄”,翻到最后一页,父亲称一秤,会计记一笔,会计自己也要了2斤。一挑烟叶没多一会全销了,箩筐底有一些碎叶,父亲收拢一起给了会计,说算是代笔费。
“这些碎的都是烟尖,更好抽。 ”会计高兴地都装入烟口袋。接着把记的账给父亲念了一遍,一共25笔,62斤。问对不对,父亲说没错。
会计把最后那页撕下来递给父亲。父亲说:“我不识字,给我没用。你会计拿着,秋后我来找你就是了。 ”
“也罢,我替你拿着这账单,秋后你来了,我陪你起账。我们这个村叫小石村,基本都是石姓,我也是。 ”会计说完又问父亲是哪个公社的。
父亲说是河北(淮河北)大河湾的,属秋集公社,离董集近。“你以后什么时候赶董集,一定到家做客。”父亲给会计留下了姓名和住址。
秋后的一天中午,父亲来到小石村找石会记帮助要账。到村头一问,会计几个月前病逝。父亲呆若木鸡,怎么会这样?!该如何是好??
几个蹲在墙根吃饭的男人知道父亲找会记的来意,想起父亲春天卖烟的事,告述父亲不要怕,其中一人对父亲说我带你找队长去,叫队长帮你要。
到了生产队长家,队长刚放下饭碗,说知道这个事。父亲愁眉苦脸,哀声叹气地向队长说账单在会计那里,这账怕是要不上来了。队长说你放心,趁中午人都在家,我带你挨家走,纸上的账没了,心里的账不谁都不会丢。
父亲跟着生产队长挨门串户,每到一家,队长便说:“你家欠烟账吗?”就这样,队长领着父亲像查户口似地走过小石村每一家,烟账分文不差都要了上来。
38年过去了,82岁的老父亲仍时常慨叹着提起当年卖烟的事。
□刘世春
新闻推荐
11月15日,合肥市人才市场内人头攒动,3000多名学生竞相涌入。当日,国家人社部“2010年秋季全国人力资源市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安徽区启动。据主办方介绍,当天共有40余家用人单位到会,共提供1500多...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