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皖之举: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徽商大会举行文化产业发展论坛,专家学者纷纷献计献策
[摘要]徽商大会举行文化产业发展论坛,专家学者纷纷献计献策
去年国务院颁发国家第一个文化产业振兴纲要,把文化产业上升到了国家层面。作为安徽省委、省政府规划文化强省的战略目标,文化产业作为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如何在“后危机时代”进一步做大做强?6月22日,由省政府主办,省社会科学院、安徽文化产业发展促进会承办,在合肥举行第六届中国国际徽商大会文化产业发展论坛,来自省内外的专家学者共240余人出席论坛。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承接、创新、携手、跨越”的主题,共议安徽文化产业发展大计。
做好“文化兴皖”文章
加快培育市场主体,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推动兼并重组、股份制改造和上市融资,着力打造一批骨干企业和顶天立地“文化航母”。力促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联动发展,加大自主创新力度,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做大做强。加快集群式建设和集约化发展,以主导产业和优势品牌、新兴业态为重点,以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着力建设一大批特色鲜明、带动作用大、示范效应强的文化基地和产业园区。
发展彰显“安徽元素”
在建筑方面,安徽有享誉世界的徽派建筑文化;在艺术上,京剧始于安徽,现在黄梅戏在全国唱响;在学术上,安徽有著名的桐城学派;在商业上,徽商文化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也产生过重要影响,更有像产业化比较高的文房四宝等等。安徽悠久的文化底蕴,正是发展文化产业最宝贵的东西。近些年,安徽的文化体制改革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安徽文化产业的发展保持着近30%的增幅。因此,当前更需要沉下心来精细耕耘,而不是急于收获,要结合省情、地情扎扎实实的发展好文化产业,着力推动文化产业做强做大。
避免战略雷同误区
特色文化资源是发展文化产业的基础和依托。就安徽省而言,不同地区的文化资源禀赋也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在建设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园区时,一定要注重挖掘自身的比较竞争优势。一方面注重实施个性化、差异化战略,依托本地独特的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产业园区;另一方面要增强创新意识,避免因盲目跟风、追赶时髦而最终落入战略雷同的误区。
更加注重结构调整
安徽文化产业连续多年保持高增长,这个速度是非常快的。但根据对全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分析,如果要保持文化产业可持续性增长,还必须创新发展思路。文化产业目前如果说存在问题的话,也是过分强调增长速度,在结构调整方面下的功夫不够。因此必须将思路从加快文化产业的增长转到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的转型上来,要从结构调整中获得新的发展动力和发展速度。
突出产业发展新思维
目前安徽的文化产业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出现了文化发展的“安徽现象”。下一步应着重凸显文化产业新思维,即安徽不仅仅要把文化做成产业,还要把文化做成各个产业的服务行业。在促进产业转型过程当中,安徽应该有很大作为:第一,安徽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第二,安徽的制造业比较发达,在制造业环节当中,正在由低端产品向中端产品、高端产品迈进,需要大量的文化创意进入进去,使原来的产品提升附加值,在这方面应该说大有可为。
提升金融合作力度
从文化产业金融服务需求和市场发展的特点来看,与开发性金融的开发性、综合性特征高度契合,两者之间开展战略合作的前景十分广阔。因此应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政银企对接机制,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发展平台。在本次徽商大会期间,省政府与开发银行总行签订了开发性金融支持安徽省文化产业发展合作协议,对此可考虑在此框架和基础上,省内相关主管部门继续发挥引导和统筹协调作用,通过定期对接、举办联席会议等方式搭建和完善文化产业与开发性金融的合作平台,以一批骨干企业、大型项目为重点,支持安徽文化产业进一步的发展壮大。 本报记者周晓东
新闻推荐
本报讯 前不久,省政府参事室、省地方志办公室和人民出版社共同在合肥举办 《吴忠信传》首发座谈会。《吴忠信传》创作者原省政府参事丁剑从2006年起开始关注吴忠信的研究,并以政府参事建议的形...
合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