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是沟通,不是训斥——老师支招家长如何与孩子交流

安徽日报农村版 2010-03-12 13:35 大字

[摘要]老师支招家长如何与孩子交流

全国“两会”期间,政协委员邓亚萍提出:“青少年的成长需要社会的支持和关心,我们这个社会还不了解青少年,不了解青少年的成长,对他们的看法不能只凭想象。 ”

笔者近日随机采访了合肥市几位家长,他们普遍反映,不知如何与孩子交流沟通,尤其是孩子上了初高中以后,沟通更加困难。笔者采访的老师也提醒家长,与孩子交流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千万别把训斥当沟通。

3月9日,笔者采访了合肥市琥珀中学的初二老师程玉梅、初一老师林世佑和初三老师潘丽,三位老师都指出,目前这代青少年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父母的宠爱让他们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家长如果方法不当,与孩子的交流沟通会出现很多障碍。

程老师说,每个青少年在内心深处都是渴望与人交流的。她举了一个例子,他们班有一个学生,家长平时忙于工作疏于和孩子交流,孩子的成绩一直往下降,在与家长一番谈话之后,家长开始注意孩子的学习,多与孩子交流,这个学生的成绩很快就明显上升了。

林老师认为,家长应该民主,应该以身作则,不能搞“霸权主义”教育。“假如一个喝醉酒的父亲去批评孩子,那么不管他说的对还是不对,孩子首先就会产生抵触与反感。 ”

“很多家长所谓的沟通其实就是训斥,这种方法是孩子们最不能接受的。 ”作为合肥蜀山区优秀班主任的潘丽老师,在与孩子们交流沟通方面有着独到的见解。她认为,家长在与孩子交流时,一定要心平气和,不要过于急躁。家长们要学会换位思考,不要刻意去窥探孩子的隐私,不要吝啬于给孩子们肯定与鼓励,肯定与鼓励能让孩子愿意与你交流。

潘老师还告诉家长几个与孩子沟通的小技巧。当家长与孩子矛盾比较尖锐时,采取写信和写小纸条的形式会很有效;当孩子做错事的时候,不要采取一味空讲的方式,选取几个真实的例子说明有时效果更好;当孩子取得一定进步的时候,可以送给孩子一些小礼物,给他们制造惊喜与感动,让他们觉得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肯定;当孩子有早恋苗头的时候,要沉得住气,不要激化矛盾,等待合适的时机从侧面举例教育。 实习生葛胜男

●只有儿童集体的丰富多彩、生气蓬勃的生活,才是使每一个学生的才能开花结果的条件。如果认为只要对学生进行个别工作就能使他得到多方面的发展,那是一种很大的误解。

——(前苏联)赞科夫

《和教师的谈话》

新闻推荐

送“放心农资”下乡 为农民增收添力——2010年春耕农资服务座谈会发言摘登

2010年春耕农资服务座谈会发言摘登

合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