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董昭礼委员发言加快合肥经济圈建设

江淮时报 2010-01-27 11:19 大字

作为长三角区域分工合作的重要一极,建设合肥经济圈,对于安徽省加快赶超,实现崛起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

一是更高起点、更广视野推动形成全省区域发展科学规划的“引领区”。积极推动合宁都市圈联动发展,在增强合肥经济圈主体性的同时,要坚定不移地坚持东向战略,做好合宁城市带规划,打造一条更为宽广的东向通道,推动合宁“双核”都市圈形成。这将是联动中东部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的创新实践。

更加注重规划可操作性。在把握宏观战略性的同时,要把实施机制纳入经济圈规划,强调目标支撑和任务分解,定期进行检查督促,切实把经济圈规划转化为区域发展的竞争力、辐射力和整合力。

二是更大体量、更高层面推动形成全省区域发展产业布局的“核心区”。大力加强产业分工合作,逐步形成集群发展、错位分工、配套齐全、特色鲜明的经济圈产业发展格局。大力开展园区共建,依托合淮、合六、合巢、合安等产业发展轴,积极打造沿线特色产业走廊。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推进以项目建设带动区域合作。加快推进合淮工业走廊、合六临空经济园区、合肥保税出口加工区等项目建设和与产业布局密切相关的引江济巢工程、新桥机场工程、城际客运铁路等基础项目建设,推动经济圈内资源要素重组。

三是更宽领域、更大范围推动形成全省区域发展制度改革的“创新区”。着力推动管理体制机制创新。要打破行政区划限制,探索制定统一的产业政策、财政政策、招商引资政策等,逐步取消圈内各市在税收等政策方面的差异;加快建立经济圈创业投资体制、产业联动机制、资金融通机制、信息连通机制和区域协调机制,探索建立区域性统一管理机构;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构建行政服务和政策支持的“绿色通道”。着力推动公共服务体制机制创新,为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奠定基础。

四是更深层次、更强前瞻推动形成全省区域发展低碳经济的“示范区”。加快转型低碳模式,要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在产业结构调整、区域布局、科技创新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将低碳战略全面融入经济圈整体规划,实现向低碳发展模式转型,为全省提供示范和导向。

新闻推荐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届安徽省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决议(2010年1月28日省政协十届三次会议通过)

(2010年1月28日省政协十届三次会议通过)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