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34张照片拍下33.2平方公里汛情实况 上海两位工程师驰援庐江,利用无人机和大数据技术助力抗洪
在救援现场简单搭建的工作台上,来自上海的工程师们正紧急对照片数据进行处理。
本报讯 3034张照片,不仅拍下庐江33.2平方公里的汛情实况,更为汛期堤坝守护和紧急救援提供了“科技助力”。7月23日,来自上海的两位工程师驰援庐江,利用北斗高精度定位、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评估受灾区域范围,参与一线抗洪救援。
7月22日,庐江县同大镇的石大圩发生险情,在争分夺秒的汛情救援一线,不仅有雨中洒下汗水的“人力增援”,更有助力救灾的“科技力量”。7月23日早晨6时,接到正在庐江参与救援的上海市消防救援总队邀请后,来自千寻位置的两位工程师佟帅和孙健背上无人机和设备,紧急驱车从上海赶往合肥。
“在汛情一线看到现场情况后,我们不敢耽误时间,8时20分就进行了无人机的第一次起飞,对庐江各个水域的堤坝周边进行勘探。”这次驰援,佟帅带来的一艘无人机起到了大作用,这架翼展2.4米、起飞重量11公斤的无人机搭载了北斗高精度时空智能技术,能精确到“厘米级”地勘探汛情。现场,经过4次起飞,它以340多公里的航程拍下3034张照片,第一时间勘探了庐江33.2平方公里的汛情实况。
忙碌一上午的他们没顾得上休息,在救援现场简单搭建的工作台上,佟帅和孙健紧急对照片数据进行处理。“通过现场图片,我们能精确测量到决堤口的位置和长度,也快速发现受灾区域高压线塔被淹没和民宅被洪水彻底围困的情况等。”
这个过程仅用了不到1小时,而完成现场勘探,仅仅是汛情救援的第一步。随后,他将无人机航摄的数据同步上传至云端进行三维重建。“三维模型不仅能预测水位上升后的民宅淹没区域,还能计算出填满决堤口需要的土方数量。”佟帅说,打个比方,一旦雨势过大导致某一处堤坝决口,就能迅速计算出要填满堤口需要的土方数量。
而这些,都为现场救援工作提供了准确的数据,同时,也为汛情救援节省大量时间。
合肥报业全媒体记者 刘梅梅 通讯员 李欣
新闻推荐
7月27日,应急管理部批准在抗洪抢险中牺牲的庐江县消防救援大队政治教导员陈陆同志为烈士。此前,共青团安徽省委、省青联已...
庐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庐江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