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片“小叶子”激发乡村大活力

江淮晨报 2020-04-23 06:49 大字

风景秀丽的乡村。

村民在采茶。

山中有大片的茶场。

一片片“小叶子”,不仅激发出乡村活力,还探索出一条“茶旅融合”的新路子。如今,茶产业不仅成为庐江县一块响当当的“金字招牌”,更是几万农户家门口的增收“致富树”。记者走进庐江县柯坦镇以及凌安村的茶园,品庐江春茶,看美如画卷的乡村如何盘活“绿水青山”,激发乡村活力,实现乡村振兴。

A

盘活资源茶产业成庐江农户致富“摇钱树”

位于庐江南隅的凌安村,完全担得起“美如画卷”的美名。

驱车顺着一条乡村公路往里走,路两侧山花烂漫、茶树吐翠,山林之间一片片竹海在微风吹拂下煞是好看,这里可谓“望得见山、看得见水”。

“春夏之间,等村里的山花都开了,那才是最美的时候。”群山中,顺着凌安村党总支书记汪利手指方向,连片的山茶树鳞次栉比,身背茶篓的农户点缀其中,好一番壮丽景象。“去年开始,我们村里成立了这个富春供销社,通过茶叶、竹笋等农产品的种植和加工带动村民就业和贫困户脱贫。”

“这片茶园一共109亩,从3月下旬采茶季开始,采茶和制茶的用工需求大增,高峰时期合作社里每天近百人,这其中,村里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有50多户,手快的话一天最高能有270元。”汪利介绍,持续一个多月的采茶季下来,贫困户仅在合作社就能到手6000多元。摊晾、压扁、炒干、烘干……在合作社的制茶车间内,来自茶园的鲜叶经过现代工艺和传统工艺的加工,芳香四溢。“去年我们还引进了炒茶机,实现了半自动化制茶,农户也能快速上手。”

在他看来,这一片片“小叶子”,已经成为当地村民的“致富树”。不仅仅是采茶季,合作社还在不断拓宽农产品种植、自销的渠道,通过竹笋加工、种植紫菊等,逐步加大用工需求,带动村民致富。

“省会出好茶,产地在庐江。”这并不是一句空话。

作为安徽茶的发源地之一,庐江也是闻名中外的“太平猴魁”创制人王魁成、云南现代“普洱茶之母”吴启英的故里,茶资源丰富、茶文化历史深厚。古时,庐江县汤池镇、万山镇、柯坦镇一带就有多家茶行、茶铺,贸易兴隆。

“2020年全县的茶园面积达到10万亩,主要分布在汤池、柯坦、万山、龙桥、矾山、冶父山、泥河和乐桥8个镇,主要产品有白云春毫名优茶、小兰花茶、黄小茶、精制茶、红茶等。”针对今年全县茶产业发展状况,庐江县供销社副主任胡景柱介绍,作为全国重点产茶县,目前全县共有茶叶企业近100家,其中省、市级龙头企业11家,年茶叶综合产值7亿多元。

B

创新举措计划直播将柯坦好茶“卖到全世界”

戴着遮阳帽、背着盛茶篓、躬身弯腰,在庐江县柯坦镇虎洞村的一处山坡上,建档立卡贫困户汪存霞双手并用,麻利地将一片片嫩芽摘入茶篓中。

“这是自家的几亩茶园,也是我们全家一整年的全部收入。”双手采摘不停,汪存霞告诉记者,因为老公有伤残,家中独子也在外打工,家里的全部收入就靠这几亩茶园,为了赶工,自己每天早上五六点就到茶园来,一个采茶季鲜叶能卖出8000多元。“不忙的时候,还能去村里的合作社修剪茶树,收入有保障。”

据虎洞云雾茶叶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登国介绍,合作社里,像汪存霞这样的贫困户有30多户。“现在采茶已经接近尾声,这一个多月里,他们到合作社来采茶,每天都能赚200多元,一个月光这项收入就超过5000元。”他介绍,除了采茶季,平时合作社的茶园也需要招工进行茶树的养护,也能帮贫困户增加收入。

“受去年干旱以及年初的倒春寒影响,今年我们茶园的茶叶产量相比往年减产不少。”站在一片茶园之中,刘登国预计,今年合作社的茶叶总产量减产了约有一半,尤其是突如其来的疫情又让茶叶销售不比往年,因此茶叶价格也没有涨。“现在都是一些老客来购茶,所以,这段时间,我们也计划出一些新招来卖茶,正在计划直播卖茶。”

有了好想法,刘登国立即行动。

“等鲜叶采摘结束,我们完成制茶后,就计划来开直播卖茶,把咱们柯坦的好茶卖到全世界。”

C

茶旅融合一片片“小叶子”做出“大文章”

“好山好水出好茶。”

北濒巢湖、南近长江、西依大别山余脉,作为合肥市的“南大门”,庐江拥有“周瑜故里、温泉之乡、旅游大县”三张靓丽的名片。

除了丰富的茶资源,庐江县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近年来也不断吸引周边人前来。

“茶旅融合将是今后的发展方向,这也成为推动庐江县茶产业发展、提升品牌知名度的有效途径。”庐江县茶叶协会会长赵玉贵表示,近年来,庐江还把茶产业发展与文化创意、景区旅游融为一体,推行“茶业+旅游业+文化体验”的生态观光茶园模式,通过一片片叶子,走上更宽广领域的“卖生态”的路子。

记者了解到,为探索“茶旅融合”新路子,庐江县已连续12年举办合肥(庐江)白云春毫茶文化旅游节。

“挑战合肥离天最近的地方”——牛王寨登山挑战赛、“游十里长冲 绘千米画卷”——庐江亲子茶旅体验活动、“穿越白马岭,寻迹大美庐江”——白马岭青春毅行赛、“世外桃源,美丽柯坦”风光摄影大赛等。在今年的茶文化旅游节上,庐江县还创新多样化形式设置多条品茶、旅游路线,丰富多彩的节目单格外吸睛,也让这次“云上”茶文化旅游节充满新意。

D

政策扶持推动现代农业“510”产业提升工程

产业发展,离不开政策扶持。

记者了解到,为了加快庐江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2007年以来,庐江县政府把茶叶作为农业八大重点产业之一优先重点扶持,全力打造“省会出好茶,产地在庐江”名片,已经12次成功举办合肥(庐江)白云春毫茶文化旅游节和多次协办省茶博会。

尤其是2018年,庐江县出台现代农业“510”产业提升工程,即建成10万亩稻虾(渔)综合种养基地、10万亩绿色蔬菜瓜果(葡萄)生产基地、10万亩名优茶生产基地、10万亩特色经果林生产基地、10万亩专用品牌粮食生产基地。全县2018年就新辟标准化茶园11000亩,老茶园改造2000亩。

“真金白银”的投入,也换来了产业的集聚效应。如今,庐江全县的茶园面积已达到10万亩。

“光有规模肯定不行,还要有品质。”赵玉贵表示,下一步,庐江县茶产业发展将按照生态化、良种化、规模化、标准化和品牌化的要求,以科技为支撑、以品牌为引领,不断开发夏秋茶,延长产业链。同时,培育壮大茶叶龙头企业,提高茶农组织化程度,推进茶旅深度融合,不断提升茶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全力助推庐江县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合肥报业全媒体记者 刘梅梅/文 卓旻/摄

通讯员 何芳芳 梁如

新闻推荐

乡村四月插秧忙 全市53万亩早稻栽插大幕拉开

温和的春风唤醒了田野,催忙了农家。谷雨时节,气温升高,雨水增多,正是早稻插秧的大好季节。连日来,庐江县的田间地头,铁牛奔...

庐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庐江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