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岱鳌山 □高岳山

蚌埠日报 2019-12-30 08:20 大字

有的山不但要看,而且要用心品读,才能领略其神韵。

岱鳌山就是。

岱鳌山位于安徽省庐江县境内,是皖中腹地的一条山脉,从空中鸟瞰,像一头鳌鱼欲飞冲天。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了奇峰异石,令人拍案叫绝。单就庐江境内的龙王顶、马鞍寨和石婆岭就足以让你大饱眼福。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的诗道尽了看山的妙处。从不同的地点看,岱鳌山的几座山峰千奇百怪,妙趣横生。

在大凹口驻足仰望,有小布达拉宫之称的龙王顶,昂首向天。“龙王顶招云,不是下雨就是转阴”的谚语灵验得很,今天的鳌鱼吞云吐雾,龙王顶仿佛是在大海中一个高高跃起的鳌头。那若隐若现的寺庙建筑群恰似云海中的布达拉宫,让你恍若进入雪域高原,聆听大昭寺的钟声。难怪“清末四公子”之一的吴宝初来此脱口而出一首脍炙人口的诗:常恐好诗山不识,诗心山色共争奇。谁知路绝云深处,犹有好山诗不知。云深不知处,才能创造诗,才能引人遐想。初冬,草木凋敝,山的骨骼清晰可辨,特别是龙王顶的小山脊,形似龙爪,在云雾的烘托下,动感十足。

也许龙王顶地势稍高,云雾缭绕,营造了仙境,与人的想象契合。沿着马鞍寨顺时针游走,马鞍寨和石婆岭的雾就淡多了,与其说是雾,不如说是山岚。太阳抓了一大张砂纸从天空斜抹下来,把这两座山打磨得模模糊糊。也正是这模糊,才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马鞍寨的西端南坡挂着一幅银幕:左边的岩石群酷似“孔子授课,弟子躬身听课”的画面。旁边的石块像极了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是这位西方圣人在向东方圣人取经呢?还是苏格拉底在恭敬地聆听孔子的公开课呢?且不去探究。再走几步,山峰似一位老人的头像——是饱经沧桑的老翁头像,与马鞍寨东端龇着牙的老婆婆头像并肩矗立在雾中,这对老夫妻是在深情地眺望子女的归来吧。我们缓步向石小姐庙移动,老翁变成了仰卧的大佛,头枕着石枕,闭目养神,慈祥和蔼。再前进几十米,这位老翁又变成了巨龟,昂着头在寻觅啥。有女士打趣我们,你看,你们男人真花心。的确,从老翁的多变来看,一点也不冤。反观那老婆婆头像,不论从哪个方向看都是一位慈眉善目的老妇人。大自然也在演绎社会,给我们这些男士敲响警钟。

来到了杨眉山口,向西仰望,石公、石婆、石小姐正在小心翼翼地下山,后面跟着一船彩礼。石公瘦削,长髯飘拂;石婆富态,吨位比较大;石小姐穿着宽大的婚礼服,腼腆害羞。本来是美满姻缘,却由于龙王太子的贪心和自私的涨潮,淹没了周边民舍和庄稼,被雷公搅黄了。一声霹雳,彩礼船被击翻,倒扣在山脊,金银财宝散落于山间。从另一角度来说,我们要感谢雷公呈现了这样一出大剧,精彩极了。我们还要感谢那些淳朴的山民,编出了情节曲折的神奇传说,让无数游客分享到精神层面的饕餮大餐。

我们像时钟在转,不想走入光阴太深,又拨回时针,来到山外看。龙王顶、马鞍寨和石婆岭组成了一个半圆。太阳出来了,龙王顶上的“布达拉宫”完美地亮相,外地的游客啧啧称赞:太像了!马鞍寨两边翘起,形成了马鞍形状,山由此得名。这马鞍是二郎赶山,甩了三鞭子,岱鳌山纹丝不动,只打出大凹口、小凹口和杨眉山口,二郎神气得抛下马鞍扬长而去。石婆岭上的迎亲队伍看得更清楚了,也更惟妙惟肖了,这阵势不小,只有龙王太子才有的恢弘场面。二郎神、龙王太子、石公、石婆、石小姐,在村民的口口相传中变得活灵活现。是他们共同打造了岱鳌山。

岱鳌山素有“皖中天然盆景园”之称,山间奇石比比皆是。有的状如蘑菇,有的形似竹笋,有的貌若关公,有的样似老子……只要发挥你的智慧去想象,会有格外的惊喜。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岱鳌山有这些石仙坐镇,为北纬31度的奇迹增添新的华丽篇章。用心品读,岱鳌山别具风情,别具味道。

新闻推荐

让爱和孩子一起“留守” 市慈善总会共建农村留守儿童之家

近日,安徽省慈善与社会福利协会“关爱留守儿童”项目首家揭牌仪式在庐江县松元小学举行。仪式上,合肥市慈善总会向庐江...

庐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庐江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