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激发产业脱贫的内生动力

江淮晨报 2018-08-21 01:02 大字

晨报讯 2004年4月之后的三年时间,庐江县矿产经济发展局的张东兴曾任泥河镇盔头村第一书记,期间积累了丰富的农村工作经验。今年4月,张东兴被选派到罗河镇高桥村担任党总支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他所任职的高桥村,是庐江县24个省级贫困村之一。全村人口6671人,2014年全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07户701人,贫困发生率超过10%。

到村以后,张东兴决定首先要了解致贫原因。通过走访发现,许多家庭主要因残、因病、因缺劳动力导致贫困。因此,张东兴在村里推行一户一策,只有了解贫困原因才能精准地推动扶贫工作。

张东兴在走访过程中发现,苏庄村民鲁绍明就是典型的因病致贫。他的一只眼睛失明,另一只眼睛患有白内障。张东兴第一时间给鲁绍明送去了健康扶贫的政策。今年7月,鲁绍明经过庐江县人民医院诊治后不仅重见光明,更赢得了希望。

高桥村域内地形属于典型丘陵地貌,人均耕地不足0.6亩,亩均年纯收入一直低于500元。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挫伤,出现大量抛荒田地。这让张东兴看在眼里,痛在心里。

村两委决心因地制宜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引进庐江金川生态农业公司、创建庐江县罗河镇高桥种养专业合作社共同发展中药材产业。探索将贫困村产业发展资金、贫困户产业补助资金、农户土地等有形和无形资产量化入股,推广“保底收益+按股分红”扶贫模式,让贫困村、贫困户共享发展收益。

2014年,村民刘翠英的丈夫摔伤后常年卧床,家里的大事小事都甩给了刘翠英。常年在服装厂靠打零工赚钱养家的刘翠英,面对三个孩子的养育问题犯了难。不过,中药材产业基地开始让这个家庭有了起色。今年,刘翠英种了3亩芍药。加上打工,年收入达到了2万多元。

“与2004年相比,政策和任务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扶贫的精准度也更高。”张东兴告诉记者,贫困户在参与中药材基地日常管理的同时还可以学习中药材生产技术,为彻底的拔掉穷根提供一种解决思路。他要利用在任期间充分落实高桥村的中草药产业发展,激发村民自我发展的主观能动性,激活产业脱贫的内生动力。

晨报记者 刘畅

新闻推荐

筹集善款 扶贫济困

8月11日,庐江县为贫困学生发放助学金。为推动脱贫工作,该县动员社会力量,实施“薪火相传助学”“一米阳光助残”工程,爱心企...

庐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庐江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