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调减之后种点啥
为推进农业结构调整、适应消费结构升级和需求多样化趋势,今年安徽省在江淮分水岭地区、行蓄洪区和沿江双季稻区调减水稻种植面积——
本报记者 史力 田婷
“你可以采用 ‘一稻一肥\’,先种单季稻,收获后再种紫云英”
庐江,是水稻生产大县,常年种植面积在150万亩左右。芒种后,这里的农民正在忙着插秧。
“年年抓生产,今年不同,要调减1.5万亩。 ”6月12日上午,一见面,庐江县农委副主任邓本宜就说,“水稻多了,托市价也下调,政策信号很明显,就是要顺应变化搞结构调整。 ”
面积咋减?邓本宜说,双季稻改一季稻是个办法。
庐江县同大镇潘英友家庭农场是合肥市首个挂牌的家庭农场。记者中午时分来到时,潘英友正在电话安排下午的插秧。院子前绿油油一片早稻田,不时有蜻蜓飞过。
“1000亩地大部分都是 ‘稻麦轮作\’,只留了100多亩双季稻。 ”潘英友说,看今年的托市政策,稻谷价格下调,更不敢多种稻,“我认识的种粮大户,很少有人种‘双季稻\’”。
为推进农业结构调整、适应消费结构升级和需求多样化趋势,今年,安徽省在江淮分水岭地区、行蓄洪区和沿江双季稻区,调减约50万亩水稻。 “其中一个办法,就是沿江双季稻区要‘压双扩单\’,也就是减少双季稻种植,扩大优质单季稻面积。 ”省农委种植业局副局长吴志伟介绍。
不过,水稻产区小麦产量一般不高,效益不见得更好。潘英友告诉记者,近两年种粮效益下滑,去年小麦只种了600多亩,剩下300多亩就休耕了。 “水稻收了,这两年我也在琢磨种什么。 ”潘英友说。
“你可以采用‘一稻一肥\’,先种单季稻,收获后再种紫云英。 ”邓本宜建议道。
“绿肥效益是不是低了点? ”潘英友迟疑地问。
“去年合肥市出台了奖补办法,单个基地面积1000亩以上,给予每亩200元的资金奖补。今年相关政策也已经出台了,很快就会细化落实。 ”邓本宜说。
“要是有补贴,那可以种。 ”潘英友说。
不过,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庐江一季稻的收获期一般在11月下旬,紫云英最佳播种期则是10月中下旬。 “茬口跟不上,如果水稻没收就种紫云英,收稻子的时候收割机又会压坏紫云英。 ”邓本宜告诉记者,从去年生产看,还需要科技攻关解决这些难题。
吴志伟表示,各地调减后可以根据条件,引导优先发展优质强筋弱筋小麦、高蛋白大豆等产品,发展有区域特色的杂粮杂豆、风味独特的小宗油料,加快发展茶叶、水果、食用菌、中草药等。
“不管是改种经济作物,还是综合种养,都要根据劳动力、水源等因地制宜”
采访中,记者发现有的农业企业将水稻“压双扩单”与稻渔综合种养、稻鸭混养结合起来。
6月12日上午,庐江县同大镇马河村一块水稻田里,四周密密扎扎地布上了防护网。
“今年5月份放的虾苗,打算7月10日开捕,紧跟着就插秧。 ”安徽春生农业科技公司负责人王尚中说。今年,春生公司开展了稻渔综合种养试点,一亩地放了40多公斤虾苗,预计亩产有百把公斤。
“先试点了六七百亩,如果效益好明年再扩大。养小龙虾是可以挣钱的,但还要看市场行情。 ”王尚中说,小龙虾主要销往南京、无锡等地,目前市场价约为每公斤36元至40元,比较理想。
以乡村公路为界,对面的稻田里同样围着防护网,水稻刚刚插秧结束。 “这块田里采用的是‘稻田养鸭\’模式。 6月15日鸭苗到家。 ”王尚中说。
稻田养鸭,春生公司已经做了3年。据介绍,采用这种模式,不打农药不施肥,水稻纯绿色生产。种出来的大米能卖到十五六元每公斤。
“庐江县是全国产粮大县、也是全省水产大县,可以做结合文章。 ”邓本宜介绍,稻田养虾,亩产龙虾达到110多公斤,水稻500多公斤,亩均效益达3000元,是常规种植3倍多。去年全县稻渔综合种养面积3.2万多亩,今年预计新增超过2万亩。
虽然价格不错,但王尚中也有忧虑:“小龙虾受市场行情影响很大,往往第一年畅销第二年就滞销。市场需求量有多大?搞多大面积比较适宜?我们有点迷茫。 ”
“各种经济作物有不同的技术要求。如果调来调去,技术跟不上。 ”谈到结构调整,潘英友也面露难色,“现在招人难。我的家庭农场主要靠家里四口人,如果改种蔬菜或者瓜果,采摘时需要大量工人,应付不过来。 ”
“不管是改种经济作物,还是综合种养,都要根据劳动力、水源等情况因地制宜。 ”吴志伟告诉记者。
种植结构的调整,需要地方政府积极支持、农业部门技术支撑,以及当地农业龙头企业的带动;农户则要密切关注市场需求,畅通销售渠道,打响品牌知名度。吴志伟举了个例子:“马鞍山有个种植大户搞‘稻鸭混养\’。他在城里开了几家直营店,直接向市民销售自家农产品,优质优价,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
据了解,夏种中,安徽省推进种养结合,以养带种、以种促养,将种植业作为畜禽粪污的“消纳池”,促进地力培肥和环境友好。积极发展稻渔、稻鸭综合种养模式,实现稳粮提质增效。
“到收获时作统计对比,找到合适本地气候的优质、高产和稳产品种”
6月12日一早,记者来到庐江县的台湾农民创业园,这是一个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进去不远,道路一旁水田里机声隆隆,田头一堆堆碧绿的秧苗,插秧机来回穿梭,一派忙碌景象。
“这是国内最先进的钵苗育秧,配合使用专用插秧机。 ”现场指挥的庐江县农业执法大队技术员李永告诉记者,钵苗插秧机的奥妙在秧盘上,上面密集地布满了几百个穴,底部还有Y字型孔,秧苗根部带有泥土。它可以有效解决伤秧伤根、插苗不均匀等问题,水稻抗性强、产量高。
“这里种什么品种? ”记者问。
“一共有334个品种,每个插秧一小块。 ”李永笑着解释,这是为今年召开的全国水稻种子“双交会”现场观摩准备,请来的机手是全县最好的,“等收获的时候统计对比,找到合适本地气候的优质、高产和稳产品种”。
作为主粮作物,面积调减只能是辅助,提高种粮效益还要靠品质提升。 “现在插秧的这种叫嘉花1号,上海人最喜欢吃。稻谷市场价每斤3块钱,效益很好。 ”李永说。
既然效益高,为什么不大规模推广优质品质? “栽培和管理技术不同,农民不熟悉不掌握,未必能高产稳产。 ”邓本宜说,而且良种要配良法,才能见效果,其中最关键的是机插秧。
吴志伟介绍,与现在普遍使用的撒播相比,机插秧水稻整齐杂草少,抗逆能力强,病虫防治相对较少;后期不易倒伏,水稻品质要好得多,安徽省持续多年在大力推广。不过,机插秧面积在庐江仅占两成。这是为何?
“机插秧从种子、育秧到作业,一般一亩地费用在180至200元,成本过高,限制了推广。 ”邓本宜说。记者采访中也了解到,即使是大户也很难做到全部机插,普遍是优质稻配机插,普通稻撒播或者人工栽插。降低机插成本,才能加快推广机插秧,提高稻谷品质。
王尚中的公司为周边农户提供插秧服务。他表示,种子和育秧成本基本是稳定的,但田间基础设施差,水利设施不健全,增加了作业成本。 “如果能把作业条件改善,少说能降低一半成本。 ”王尚中说。
·记者手记·
等政策不如闯市场
种粮效益不太好,稻谷托市价格下调,咋办?记者走访中看到,不少种粮大户通过结构调整积极应对,初具成效。但也有不少人表示困惑,一些大户明明已经亏损,还在按老办法种地,寄希望于 “国家出台新政策,补贴补贴”。这种“看天吃饭”“等政策”的经营思路,显然没法跟上农业发展的新趋势,也很难走进发展增收的新境地。
很长一个时期,为鼓励粮食生产,国家出台了包括生产补贴、托市收购等政策,调动了农民积极性,促进了农业发展。但时间久了也产生负面效果。许多种粮大户片面依赖政策红利,不愿面向市场调整结构,优化品质,每年赚的只是国家补贴的钱。当形势变了,赚不到钱了,不是主动求变去适应,而是抱怨政策不够给力。求发展、提效益,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就必须克服这种惰性,清醒地看到供求关系变化,正确地理解政策信号,面对困境主动作为。只有掌握新技术,应用新品种,让生产的农产品迎合市场需求,才能摆脱“种地不赚钱”的困境。
新闻推荐
本报讯6月2日,2018中国合肥·庐江放马滩龙虾节在庐江县龙桥镇举行开捕仪式。记者从仪式上获悉,目前合肥市虾稻种养总面积达...
庐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庐江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