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朝阳门锅贴饺

巢湖晨刊 2016-03-11 10:09 大字

□祝俊生

“好吃不过饺子,舒服不过倒着。”这是北方乡下的一句俗语。巢湖市属于南方,不说这话。饺子是汉民族的传统美食。明嘉靖年后,“鱼米之乡”之称的巢湖(过去叫“巢县”)人开始普及吃饺子。在巢城老城区朝阳门一带,久之,有“朝阳门锅贴饺,吃了不知饱”的谚语。朝阳门锅贴饺,取材精麦粉、黑猪五花肉、菜籽油等,外形像元宝,外黄里嫩,鲜得要命。许多从巢湖走出去的人,几十年过去了,依旧念叨着朝阳门饺子。朝阳门锅贴饺遂成巢湖舌尖上的乡愁。

朝阳门的历史渊源

不久前,我去了一趟三河,朋友说:“隔着巢湖,巢湖市的饮食文化也了不得,巢湖三珍和朝阳门一带的早点名次也很大。”朋友的话说得我赧然,验证巢湖的一句谚语——“包家坊的大菩萨,照远不照近”。是的,远香不能近臭。

近年,我定居巢城,常去作为地标性的朝阳门,或买菜,或吃饭,或喝茶,或装裱字画,或开会,或聚会言欢。我认为,朝阳门是巢城的活化石,是老巢县的一面镜子,是巢湖饮食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巢湖的朝阳门位于巢湖市中心地带,对面就是市少年宫,东面就是著名的洗耳池公园。过了旁边的团结路桥,就是巢湖市的商业中心——北大街、人民路步行街、东风路商业街近在咫尺。2011年8月22日区划调整前,这里是地级巢湖市的文化中心,每天流动人口三四万人。区划调整后,虽然人气大幅度下滑,但是朝阳门还保留着老城楼的模样,每天流动人口逾万人。这在一个县级市,也算可观。

据《康熙·巢县志》载:“明嘉靖三十六年,知县严宏建造城垣周十二里,高二丈三尺、厚六尺,上建四门城楼,南为迎熏门,北为拱极门,东为朝阳门,西为滨湖门。”这是关于朝阳门最早的记载。清朝康熙七年(1668年),发生过一次大地震,城墙崩坍十余处,共二百多丈。知县于觉世重修城墙,增高城垛,雉堞一新。此后又经过多次维修,一直保存到巢县解放以后。同治元年(1862年),太平军顾王吴汝孝及重要将领封天义、徐同江等坐镇巢城并屯兵驻守,另在城外建东、西炮营两座,策应巢湖西三河大营。两地粮食通过巢湖互通往来。1938年4月,日军铁蹄踏入巢城,大肆破坏建筑物和文化中心,朝阳门一带几被夷成平地。

1947年2月,日本宣布投降的两年后,《黄麓导报》创刊,社址即在当时巢城朝阳门内的孔家大院。报头“黄麓导报”四字为名誉社长张治中亲笔所书。解放后,随着新城市的改造建设,城区内残余的古城墙大多被推倒拆除,四座城楼亦不复存在。1988年,朝阳门市场作为当时市内最大的综合市场开业,市民们奔走相告。上世纪90年代,朝阳门内的红棚子大排档昭示着早点文化和夜间烧烤文化的开启。后来,烧烤的就餐环境越来越讲究,逐渐搬离朝阳门,红棚子烧烤时代就此终结。但是,朝阳门的早点文化,尤其是其中的锅贴饺文化一直长盛不衰,风靡江淮大地。

朝阳门锅贴饺的技艺

朝阳门锅贴饺,又名巢湖大弯饺,是安徽省原巢湖地区汉族传统小吃,在安徽省巢湖市、含山县、庐江县及合肥城区部分地区均有。这种用菜籽油炸、籼米粉制作的带馅饺子极有名气,人称“朝阳门锅贴饺”。它以籼米粉制成饺皮,黑猪五花肉及调料制成馅心,成饺后菜籽油炸而成。色泽金黄,外皮微酥脆,馅味鲜美。已有三百年制作历史。它与明清进士严宏、格曹祖庆倡导和太平天国顾王吴汝孝的太平军久占巢城,策应巢湖西三河营地,甚有瓜葛。

朝阳门锅贴饺主料:面粉、黑猪的五花肉;辅料:菜籽油、泡打粉、盐、鸡精、葱姜蒜、鸡蛋、豆腐、干子、芹菜、韭菜等。做法:1、面粉用温水和开,加入少许牛油和猪油和泡打粉,揉成光滑的面团。2、五花肉剁碎,加入鸡蛋、盐、鸡精、葱姜,搅拌上劲。3、包成月牙形或者元宝形。4、煎锅内放菜籽油,再整齐地码放上锅贴。5、稍煎一下后,往锅内喷入适量的水,盖上锅盖,让水气将锅贴蒸熟。切记不要是冰水。6、开盖再稍煎一会,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加入姜丝,起锅,成了!注意:在面粉里加上牛油和泡打粉会让煎出来的锅贴皮特别酥脆。

用一句口头禅,“这里(巢城朝阳门)的锅贴饺令人回味悠长”。今天的朝阳门依旧充满着生活的气息,最火的当属早点摊子,而早点里最火爆的非那家锅贴饺莫属。如果你去巢湖,你的巢湖朋友一定会热情地留你住宿一晚,因为第二天一早他要带你去尝尝最具特色的早点——锅贴饺,他还会跟你说,来巢湖,不吃一盘朝阳门锅贴饺和凉拌干丝,你就等于白来。

小上海锅贴饺最有名

大家叫了几十年的朝阳门锅贴饺,其实最有名的店叫“上海小吃部”。时光变迁,门头上的那五个大字也掉了一个,不过那个老招牌从来没有变过,只是在巢湖人的记忆中,它早已变成了“朝阳门饺子”。生意火爆、口味独特,经常会等很久才能等到一个位子。

如此,老板为何不考虑扩大经营,装潢门面呢?我特意来此走访了“上海小吃部”。门头的正下方,炕锅贴的师傅正在火炉前热火朝天地忙碌着,老板娘亲自上阵,为每一位顾客数着饺子个数。老板王国平一般都会坐在旁边一间屋子里,亲手包饺子和包子,旁边摆着层层叠叠的大筛子,装满了刚刚包好的饺子,最高峰一天卖几百筛子的饺子(四五万个)。王国平,52岁,很小就跟着父母来到巢湖,是土生土长的巢湖人。因为父母都是上海人(下放学生),一直在上海做餐饮,这家店才因此叫“上海小吃部”。1983年,“上海小吃部”正式开业,主营早餐,品种有锅贴饺、烧麦、小笼包子、炒面皮、小菜等。

“那个时候的口味还是偏上海风味的,有点甜。”记得,那个时候这里的生意就特别火爆,谁也没想到这一火就火了30年。“其实我现在有很多徒弟,我不来店里完全没有关系,不过我知道我不能走,我坐在这里一天,这个饺子的味道就不会变。”王国平和着肉馅说。他是怕如果他有一天不在这里坐镇了,肉馅和饺子的口味变了,老顾客们就找不回以前的味道。

巢湖民间的饺子文化

饺子源于古代的角子,原名“娇耳”。相传是我国医圣张仲景首先发明的,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了。饺子是深受中国人民喜爱的传统特色食品,又称水饺;是中国北方民间的主食和地方小吃,也是年节食品。有一句民谣叫“大寒小寒,吃饺子过年”。饺子多用面皮包馅水煮而成,也可用植物油炸食用。

饺子在巢湖市的发展历史中,名目繁多,地方志记载:巢湖的饺子,元朝为“汤中牢丸”,明朝为“时罗角儿”,明末称为“粉角”,清朝称为“扁食”。据考证:巢湖的饺子来源于北宋的“弯月混沌”,元初随鞑子“双角子混沌”南下发展而来的,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明嘉靖后,成为大众食品。千百年来,饺子作为贺岁食品,受到人们喜爱,相沿成习,流传至今。

巢湖朝阳门锅贴饺,正宗的家乡味,舌尖上的乡愁!

新闻推荐

构建“一圈十片六楔多脉”格局 巢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5—2030)专家论证会召开

晨刊讯 5月8日至10日,省住建厅组织召开巢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5—2030)专家论证会,省内外专家对规划“把脉”,规划将根据专家意见进一步完善。根据规划,巢湖风景名胜区将建设成为生态优良、景观优...

庐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庐江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朝阳门锅贴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