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本报记者陈昌清除夕的早晨朝阳升起记者在老家庐江县石

安徽日报农村版 2016-02-16 09:02 大字

■ 本报记者陈昌清

除夕的早晨,朝阳升起。记者在老家庐江县石头镇村头的马路上晨练,边随手拍故乡的风光。

“嘎”的一声,一辆轿车停到身边,族弟阿东从车里探出头来向我打招呼。

“去城里打年货,赶早啊? ”

“不是的。斌哥在县城宾馆开了间房,约好去洗年澡。一年忙到头,在外讨账昨晚才到家,年澡也没来得及洗,哈哈……”

阿东说的斌哥是我的弟弟,而年关讨账也是老家的习俗。弟弟这两年买了台二手挖掘机,在家门口揽活儿,到了年关,成天四处要账。阿东是个漆匠,给乡亲们做活也多在年关结钱。因为按照老家的风俗,除夕上午,新年的大红春联贴上门,就不能上门讨账了,欠下来的钱得等到来年的年底。

阿东弟一溜烟走了,却勾起我儿时洗年澡的回忆。那时候,家家都备一个洗澡罩儿,在房间里挂起,罩个大木盆,等盆里升起的水气撑起澡罩,洗澡人便快速脱下衣,打着冷颤,钻进罩里。罩里空间小,人一动弹,会碰着罩儿,冰冷的水滴便落到身上,让人说不出的难受。洗完澡,出罩更是寒颤连连,手脚哆嗦着,急急地把衣服穿上身。洗个年澡下来,真是一件麻烦事儿。

沉浸在回忆中,不知不觉到了村头三太婆的门口。三太婆已年过九旬,是全村年纪最大的“寿星”,正在门前晾洗澡罩儿。

“您家还有这‘老古董\’? ”我禁不住大声问。“家里没装太阳能热水器,年纪大了出门不方便,更不能进澡堂,只能在家用老法子洗澡,她也习惯了。 ”三太婆的儿子四爷爷接过话。

“现在洗年澡就是老人老办法、年轻人新办法。 ”四爷爷的侄儿勇叔在一旁乐呵呵地说。勇叔常年在南京做工程,四处闯荡见识广。这次他带儿子回家过年,前两天父子俩进城泡了个年澡,“澡堂里人太多,像下饺子似的,水太脏。明年还是到宾馆包间房,一家人一起去洗年澡,或者去汤池泡个温泉浴。 ”

洗年澡去泡温泉浴,我倒是没想到。闻名遐迩的“温泉之乡”汤池镇,离老家只有30公里,但泡温泉对乡亲们来说,还是一件“奢侈事”,毕竟每人洗一次近200元,一家人光年澡花上好几百,还是让人心疼。

看出我“不相信”的表情,勇叔告诉我,今年门前的年叔回来,一家三口就去泡了温泉。

回到家,提起洗年澡的事儿,父亲说,常年在家的一般都还在家洗。现在基本上家家有热水器、洗澡间,再配个浴霸或取暖器,很方便;常年在外跑的,回家洗不大习惯,现在路好,家里有车的也多,大多进城泡澡。 “前两年,隔壁村还开了家小澡堂,红火一两年,很快就关门了。 ”

年澡,年年洗,在老家竟洗出如许新花样。这新花样里跃动着城乡交融的音符,交织着乡亲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新闻推荐

千年古街闹新春

庐江县龙桥镇黄屯老街去年入选安徽省首批千年古村落。为庆祝省级千年古村落申报成功,春节期间,当地5000多名村民自筹10多万元,扎成传统大龙灯-只、小龙灯两只,举行盛大的元宵龙灯会。始建于唐朝的...

庐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庐江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