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安徽积极推动“三农”保险服务

安徽商报 2015-02-02 05:37 大字

2014年,安徽保监局积极争取和整合政策,抓住贫困地区和农业示范区这两个重点,以产品创新和区域试点为抓手,推动“三农”保险提标扩面取得新突破。

整合保费补贴财政支出结构,首次引入扶贫资金支持发展特色农业保险。除大宗农作物保险外,安徽的特色农险业务也得到较快发展,截至2014年,特色农险品种从开始的不足10个拓展为近50个,但相对于安徽“青山绿水、瓜果梨桃”的特色农业品牌而言无论品种还是覆盖率都不能满足农户的保险需求。针对山区和贫困地区的特色农产品丰富但财政配套资金困难的现状,安徽保监局积极争取政策支持,联合省财政厅、扶贫办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发挥财政引导作用支持贫困地区开展特色优势农产品保险的通知》,首次将发展特色农业保险纳入省“精准扶贫”战略,安徽特色农险开启发展新引擎。

创新区域保险发展模式,获批建设全国首家农村保险改革试点县。 2012年以来,为积极参与安徽省政府开展的金寨县农村金融改革工作,安徽保监局指导行业整合资源服务当地发展,强化行业与政府、与银行等其他金融机构的对接机制,取得积极成效。 201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在“金寨县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试点中期评估会”上,对安徽保险业积极参与改革取得的成效给予了肯定。 2014年10月,经积极争取,保监会正式下发《中国保监会关于在安徽省金寨县建设农村保险改革试点县的通知》,金寨县获批成为全国第一家农村保险改革创新试点县。试点工作将为探索保险业服务山区、老区和贫困地区“三农”发展的新途径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创新农作物保险提标方式,首次将补充保险的试点范围拓展至市级范围。农业保险保障程度不足一直是困扰农户特别是种养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老大难问题。为此,安徽省现代化农业示范区合肥市庐江县、宿州市埇桥区先后开展了补充保险的试点,针对农业种植大户提高农作物的保险金额。2014年,合肥出台《合肥市政策性农业保险水稻提标试点工作实施办法(试行)》,对100亩以上水稻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和农业合作社种植的水稻进行提标试点。一是保障程度大幅提升。水稻保额由330元/亩提高到500元/亩,基本覆盖直接物化成本。二是投保农户负担较低。市财政对提标部分保费的50%进行补贴,农户每亩仅需自缴5.1元。三是经办机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对原中央政策性部分与提标部分分别理赔,便于评估试点情况。四是市财政设立100万元的提标试点奖励资金,对当年提标水稻承保数量较大的经办机构给予奖励。试点承保面积10万亩,额外提供1700万元的风险保障。

创新涉农保险发展模式,首次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实现山区库区农房保险统保。安徽省地跨淮河、长江两大流域,暴雨、洪水、风灾等自然灾害频发,2013年因灾倒塌房屋就达11696间,给人民群众造成了巨大损失。早在90年代初,安徽就已开办农房保险,但集中于个别地区,规模较小。 2014年,根据安徽省政府主要领导对农房保险的指示精神,安徽保监局抓住机遇,积极联系省民政厅、财政厅等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切实做好山区库区农村住房保险试点工作的通知》,确定对全省27个山区库区县采取政府采购模式,将全省27个山区库区县的277万户、涉及人口近1000万的农房进行统保,并纳入省民生工程。试点充分发挥市场运作和民生工程的优势,取得积极成效:一是协同推进,打牢试点工作基础。各试点市县通过建立试点联席会议制度、强化民生工程目标责任考核机制以及细化实施方案等方式,发挥协同推进的优势形成合力。二是加强宣传推动,创造良好舆论基础。各地通过广播、电视等公共媒体,印发“明白纸”、“致农民朋友的一封信”以及召开典型赔案现场理赔会议等方式,对试点工作进行宣传,山区库区农户对试点工作的知晓度明显提高。三是建立电子档案,夯实基础信息数据。开发农房保险承保理赔系统,数据涵盖农户的身份证号码、地址、户主姓名、房屋结构类型等十几项基础信息,并在试点过程中不断提高基础信息的精准度。四是开启绿色通道,优化理赔流程。截至去年底,全省共接到农房保险报案6303件,结案6297件,赔付金额1051万元,有效发挥农业保险减灾救灾、服务农民的重要作用。

史柱

新闻推荐

她从不逛街 一周只花60元75岁的爷爷还在种地,爸爸在工地辛苦打工,懂事女孩盼援手

75岁的爷爷还在种地,爸爸在工地辛苦打工,懂事女孩盼援手

庐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庐江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