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永远的精神家园和记忆 □合肥 郑乐群

新安晚报 2015-01-21 19:53 大字

我的母校庐江中学创建于1903年。创校有功的首任校长刘国华先生的塑像,就屹立在美丽的新区校园里,每天都有人驻足瞻仰……   

我是1954年从白湖镇毛咀小学考入庐江中学的。那一年,洪水特大,街道成河。我登舟穿行,水中惊起的大鱼近两米长,我从没见过。我在西门岗顶下船,步行四十多里,来到汤池茶厂庐中初中部临时下迁的教学点报到入学。那儿美丽的柳林沙滩,就是我们的操场和“餐厅”。教室很拥挤。晚间,一百多学生就睡在茶厂大库房的地铺上,幸亏用水有温泉,不过那年冬天还是有不少同学冻坏了手脚。次年,水退回城,又迎来新教学大楼落成,皆大欢喜,同学们学习热情很高。老革命杨继武校长很重视生活节俭,经常巡视学生饭场,教育学生要珍惜盘中餐,吃饭要光盘。班主任计月涵老师很重视学生午休,常叮嘱我们“饭后要睡十分钟”,我践行至今,受益匪浅。张邦发老师高度近视,但不用圆规也能在黑板上画圆,课教得很好。美术侯老师强调画近物要形似,画人物要神似。我至今画趣未泯,时有习作,常收暖语,皆因恩师的指点。上世纪五十年代,下课后我们常一字排开,坐在大楼前,学习拉二胡和唱歌。六十年过去了,如今一听到《二泉映月》《宝山鸟语》和那些抗日救亡的革命歌曲,我脑海里就浮现出那位面容和善、指挥大合唱的音乐教师胡老师……

1957年,我幸运地考上母校的高中部。那时,我们学生在长龙山办农场,种麦养猪;在校内办工厂,生产牛皮纸、肥皂和电池;我们一行十多人跟随防疫站老站长一同去杨柳圩找钉螺,普查血吸虫病;我们去城郊支农,大战三秋;班级还成立小分队,上山采药材;晚自习后集中练长跑,搞体育达标;参加军训,荷枪行军,在东门外田野里练习打靶;去野池山采矿场挑荧石,来回行程三十多里,百炼成钢;露天没课堂,老师们就在矿区上课……我们还成立课余文艺写作小组,创办油印刊物《山花》,由甄居老师作指导,我负责排版、刻印和装订。那时,报名给刊物当记者和撰文投稿的同学很多。这个长达数月的办刊写稿训练,对许多同学的人生方向有很大的影响。小组中的凌代森同学,后来成了新华社记者;徐济普同学文笔好,曾任原国家轻工业部部长助理;张长江同学成为安徽大学教授,曾任安大中文系党委书记、安大党校校长;方乐同学诗文并茂,曾任铜陵市教委主任;时先明同学曾任省教委处长、《安徽教育报》主编。还有大学教授杨世林、沈宏根、方筱平;工程师钟辉煌、夏登全、金泽东、马汉卿、徐经纬,以及医生和中学教师刘叔农、马贤芳、李洲、宋夫祥等等,一所中学的同一届毕业生中,涌现出大批中高级知识分子,事出并非偶然。

我们这一届同学时逢饥馑,身经那么多的社会实践活动,为什么还苦学功课呢?韶华易逝,早生华发,历史无语,记忆尚存。去年某日,我们一群来自各地的老校友欢聚合肥,谈及这个话题,一致公认有两个原因:一是母校的励志图强和艰苦教育深入人心,激发了青年学子的拼搏精神;二是我们有幸遇上了多位学识丰厚,师德高尚的老师。大家回忆,当年教我们的老师是施润、钟礼仁、杜德寿、李功安、倪知非、汪应达、温宏、厉越光、卢介尧、张天吉、李华 、朱仲煌、胡征西、陈锡炳,黄礼 、刘友基、沈建寰、沈建、徐业武、丁焕曾、余名谦等名师。

施润老师教我们语文。他文质彬彬,不苟言笑,着装严谨,管理细心,望之肃然,即之也温,很受学生尊敬。对我影响最大的是教高中物理课的钟礼仁老师。他上课多用仪器,注重实验,析课透彻,谦和风趣,讲课易懂,学生爱听。他说的那些妙言趣语,同学们至今记忆犹新。当年高中开英、俄两门外语课,黄礼校长教英语,汪应达、温宏老师教我们俄语。这两位俄语老师是一对夫妇,一个庄重严肃,一个亲切爱笑,一庄一谐,讲课生动,很有气场。我来自农村,竟能爱上俄语,担任课代表并能在日后成为俄语教师,我得感谢这对为人宽厚的夫妻恩师。

说到母校情结,我比其他同学有更多的故事,因为我和我的父兄都曾在此工作过。上世纪四十年代,我的父亲郑侣棋一直在庐中教语文。我年幼丧母,童年随父,我和父亲就住在庐中临住厅的木地板房间里。那时教师全由学校聘用,待遇低,吃包伙,生活很清苦。我最高兴的就是偶尔跟随老师们上街下馆子。

我们1960年高中毕业,很多同学都考上了大学,我因病未参加高考,但先后去六安和安大进修了俄语,并有幸回母校任教。1964年秋,我调至乡下教书,白天教小学生,晚上入队进行成人扫盲,还挤出时间听广播,自学英语。先后去过小学、中学工作,教过语文、物理、英语、俄语。我经过奋力打拼,历尽艰辛,终于获得了英语教学一等奖和中学教师高级职称。

1998年我到龄了,从此过上快乐的退休生活。我随性安排闲暇时光,做家务健身,含饴弄孙,写作绘画,不亦乐乎……著名诗评家谢冕先生说,母校是我永远的精神家园和记忆。对于学生来说,“它不是一种物质的遗传,而是一种灵魂的塑造和传播。”诚哉斯言,母校永远是我的精神家园和记忆!

新闻推荐

福彩爱心,让书香浸润学校“百万爱心图书进校园”再次启动;孩子将有更多书籍陪伴

“百万爱心图书进校园”再次启动;孩子将有更多书籍陪伴

庐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庐江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