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消费是经济增长重要引擎,把潜在需求转化为现实购买力,前提是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能”消费挖掘需求“富矿”

安徽日报 2014-11-10 18:35 大字

【编者按】10月2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将通过增加收入、健全社保体系、改善消费环境,让群众能消费、敢消费、愿消费。围绕推进消费扩大和升级、促进经济提质增效这一主题,本版即日起推出系列报道。

理顺收入分配关系 让群众能消费有钱花

来自淮南的周欣4年前研究生毕业后进入合肥一家商业性银行。如今,她不仅在合肥市包河区按揭购房,还买了车。 “这几年我的收入越来越高,不再依靠父母的供给,还有闲钱带着父母一起出去旅游。 ”

截至11月4日,全国已有28个省份公布了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其中,安徽以18499元排名第15位。从收入增幅上看,安徽等12个省份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超过了全国水平。从收入增速上看,包括安徽在内的22个省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均跑赢当地前三季度GDP增速。

在经济转型过程中,过去的投资驱动向消费驱动转变,推动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是消费。“提高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首先需要尽快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实现省政府‘十二五\’计划制定的5年翻一番的目标。”省社科院城乡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张谋贵认为。

在省经济信息中心预测处经济师李红梅看来,在消费趋向上,城镇居民消费已逐步由生存型消费向发展型和享受型转变,更加注重生活质量提升和生活方式求新,要提高城镇居民消费能力,扩大财产性收入来源显得尤为必要。

目前,安徽省城镇居民总收入主要由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家庭经营净收入4项构成,其中工资性收入在居民可支配收入中仍占“大头”,是居民消费支出的主要来源。但从近年来居民劳动报酬占GDP比重持续下降的情况来看,居民实际工资水平“不增反降”。“在城镇,重点是深化金融体系改革,拓展居民金融投资渠道,提高居民的股息、利息、红利等财产性收入。在农村,重点是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促进农业增值农民增收,促进农民转移就业和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增加务工和创业收入。推动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 ”业内人士指出。

收入分配制度的不完善,已经成为制约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扩大的一个关键因素。 “要改变收入分配结构。向中、低收入者倾斜政策,扩大中等收入阶层,扩大消费主力军。 ”张谋贵表示。

安徽省“十二五”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明确,要建立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收入增长机制,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十二五”期间,劳动报酬占初次分配比重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

有关专家认为,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应从提高就业质量、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等方面入手,扭转劳动者报酬偏低、初次分配失衡的格局,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

提升城镇化水平 发挥对消费的正向拉动效应

王增爽家住肥东县店埠镇双桥社区,这几年生活上的变化速度,让他自己也觉得吃惊。“6年前我只有一辆摩托车,现在家里有了2辆私家车,还有做生意用的2辆面包车、1辆大货车。 ”他说,8年来,他不仅在村子里盖了新楼,还在肥东县城和合肥市区各买了一套房子。 “我在快速发展的城镇化进程中找到了商机,从一个泥瓦匠变成两个公司的负责人,每年收入有40多万元。 ”

像王增爽这样的农村致富带头人在安徽省比比皆是。利辛县刘家集乡大管村的江叶林也是一个致富能手。近日,记者在他的农业大棚里看到,苹果树栽植在花盆里,可以按照客户的需要剪接出各种造型。 “一年收入有20多万元,我不仅在县城买了新房,也添置了一台私家车。 ”江叶林说,他牵头组建了双飞种植合作社,现在有50多个当地农户在务工。

今年前三季度,安徽省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499元,增长9.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457元,增长12.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4%。

当前农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收入,李红梅认为这对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化解二元经济结构有积极作用,总体上来说,还是在解决历史欠账的问题。

“城镇化具有促进消费的积极效应,这种促进作用集中体现在城镇化对消费增长的收入效应、结构效应和循环累积效应上。”业内人士认为。相关研究结果也表明,城镇化发展对农村居民消费增长的累积效应大于对城镇居民消费的累积效应,并且正向拉动效应的持续时间更长也更稳定。

对于合肥庐江县金牛镇的夏玉名来说,收入的提高,意味着他们全家的生活质量不断改善。 6年前他在合肥市经开区港澳花园小区按揭购买了一套90平方米的房子。今年,他又在滨湖新区全额付款购置了一套140平方米的房子。他说:“作为一个从农村考学入城的人来说,我已经很满足了。 ”

“安徽省城镇化率比全国水平低9%,提升空间巨大,只有让更多的农村居民进入城市定居、工作,才能够带动消费收入。 ”张谋贵认为。

城镇化的核心问题是农民工市民化,扩大消费需求也需要农民工市民化。把解决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在城镇就业和落户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任务,从制度上放宽中小城市和城镇户籍限制,剥离附着在户籍上的种种倾斜政策,解决进城农民的后顾之忧,才能使之具备持续消费的能力和信心。

增加有效供给 惠民政策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

前三季度,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311.6亿元,同比增长13%,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0.7个百分点,比上半年回落0.1个百分点,高于全国1个百分点,位列全国第二,连续11个季度居中部首位。

在我国,消费品工业主要包括轻工、纺织、食品、医药、烟草等五大门类。 “让居民能消费,还要发展生产流通,增加消费产品有效供给。 ”李红梅认为,工业消费品生产主要满足人们在基本生存需求得到满足后所产生的发展型、享受型等非必需品消费需求,除受消费者自身因素影响外,工业消费品的质量、品种、功能、样式、品牌等对其需求也有很强的引导作用。

让老百姓有钱花,解决钱不多的现实途径除了发展生产流通外,还有就是减税。

合肥市庐江县快捷印务公司只有20平方米营业场所,公司负责人王闽林说:“去年全年营业收入不到20万元,今年符合免税政策,每个月省下500元的增值税,可以贴补房租。 ”

近年来,安徽省积极贯彻国家的税收优惠政策,千方百计让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个体户和私营业主接连享受减、免税优惠。 2013年7月29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下发暂免征收部分小微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的通知,宣布自2013年8月1日起,对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中月销售额不超过2万元的,暂免征收增值税;对营业税纳税人中月营业额不超过2万元的,暂免征收营业税。今年4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扩大小微企减半征收所得税的范围,年应纳税所得额由6万元以下提高到10万元以下。在系列优惠政策的呵护下,安徽省一大批正在起步的小微企茁壮成长。以合肥市为例,已有近2万户的小微企享受免税,占全市个体工商户数的八成,每月减轻税负近600万元,免征税款占月度税款六成。

还有专家建议,采取减税措施能增加即期可支配收入量,增加购买力,拉动消费。同时,调高甚至逐步取消工薪阶层的个税征缴基数,转而主要向社会高收入阶层征收个人所得税,也可显示社会公平。

新闻推荐

关于2014年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安排意见的公示

依据省政府《关于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意见》(皖政[2013]38号)政策规定,发挥省级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引导作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突出支持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做...

庐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庐江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