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怎么看·怎么办美好乡村建设如何做好“特色文章”——抓系统工程 解四大难题

安徽日报 2014-06-13 22:03 大字

【事件回放】

春夏以来,乡村游成为合肥市一道亮丽的 “风景线”。庐阳区三十岗、包河区牛角大圩……曾经的穷乡僻壤,如今成为市民举家游玩的胜地。

自2012年9月开始,合肥市全力推进美好乡村建设,已累计投入资金16亿元,全面完成49个省重点示范村建设和930个自然村整治任务。长丰县水湖镇费岗村、肥西县官亭镇回民社区和庐江县汤池镇果树村,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美丽乡村”创建试点乡村。合肥市农委主任何杰:

美好乡村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也是系统工程,要正确处理当前与长远的关系。既要着力当前,解决突出问题,抓好典型示范;更要着眼长远,确立长期目标,建立长效机制。要努力破解“四大难题”。

做好规划,不应“千村一面”。乡村之美体现于村庄的个性。要因地制宜,坚持规划导向性和操作性的统一,做到科学规划和依规建设的统一。对不同自然环境,不同文化背景的村庄,要坚持从地形地貌、资源禀赋、人文积淀等自然、人文、产业、建筑、风俗乃至饮食、特产等方面,多角度、全方位地挖掘个性和亮点,突出“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建设主题,使平原地区更具田园风景、丘陵山区更具山村特色、水网地区更具水乡风韵。

打造产业,立足“兴业富民”。建设美好乡村,不仅要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而且要带动农村全面发展。要秉承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理念,把“兴业富民”贯穿到美好乡村建设的全过程,大力推进美好乡村建设与农民增收致富的互联互动。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应该作为美好乡村建设的重点来打造,发展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经营,构建高效的农村生态产业体系。大力发展生态友好型农业,着力打造产园村一体化发展新模式。

着眼长效,不应“虎头蛇尾”。推进美好乡村建设既要取得成效,更要巩固成果。要创新工作载体和方法,着力增强农民的生态环保意识,着力改造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和绿色消费,力求把美好乡村打造成为没有门票、开放共享的景区。要建立健全长效保洁机制,按照“有人做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的要求,全方位建立农村环境卫生长效保洁机制,健全常态保洁制度,探索建立村综合保洁站,开展点线面结合“多位一体”的综合保洁管理体系。

激发动力,应该“主体鲜明”。美好乡村建设具有明显的公益性和普惠性,必须坚持政府主导,强化政府在指导、规划、投入、监管方面的职责,通过政府激励、典型示范等措施,加大行政推动的力度。但这毕竟只是外力,关键要激发广大农民自身的内在动力。只有政府主导的外力和农民主体的内力有机结合和统一,才能形成美好乡村建设的强大合力。

本报记者 张鸣 整理

新闻推荐

快递下乡,路怎么走?

今年,国家邮政局启动“快递下乡”工程。作为农业大省,安徽省农村快递市场潜力巨大。然而,下乡又面临成本过高等现实难题——■ 本报记者 夏海军农村快递潜力大,蓝海亟待开发“您的快递到了。...

庐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庐江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