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张恒汤池的白云春毫可以说是一种文化茶白云春毫深受人

新安晚报 2014-05-26 06:14 大字

□张恒

汤池的白云春毫可以说是一种“文化茶”。白云春毫深受人们的喜爱,这与它浸透着文化色彩,飘逸着文化醇香是分不开的。

关于白云春毫的身世就很有说头。据传,汤池二姑尖峰顶东侧有一处叫“燕窝洼”的坡地,四季云雾缭绕,氤氲湿润,四周伴有楠木、兰草等常青植物,香气飘溢。不知从何朝何代起,这里生长出一棵特别的茶树,青枝绿叶,极其神韵。有一年春间,九华菩萨来此开辟道场,见此茶树甚是惊奇,遂细心采摘。可刚把这边采过,未等另一边采完,那边采过的枝头又生出毛茸茸的嫩叶。菩萨惊讶得跪地便拜:“神茶,神茶呀……”

传说无从考证,但能流传至今足以说明其蕴含着一种文化魅力。不过,汤池茶叶生产历史悠久确是事实。据《庐江县志》载,汉留侯张良隐居在此便开始种茶,自此以后,“燕窝洼”的那棵茶树衍生成片,整个洼地,乃至二姑尖具有相同生长环境的地方都成了茶园。二姑尖的茶开始享誉四周,并逐渐盛名远扬。

于是,就有了陆羽引用秦汉以前之《桐君录》著文《茶经》曰“酉阳、武昌、庐江,昔陵好茗……饮之宜人”之文字。那时,庐江等地茶叶已作贡茶。北宋嘉祐六年,安徽仅有五个茶场,庐江即在其中。

这里关于茶的奇闻异事还很多。这就是文化内涵。

在中国,对茶的研究唐代“茶圣”陆羽应该是最有发言权,他的一部《茶经》洋洋三卷十章,奠定了他至高无上“茶仙”地位。著名科技史家李约瑟博士说,因为有了陆羽,茶叶可以作为中国四大发明之后,对人类的第五个重大贡献。因此,能被陆羽引以为赞的茶叶,自是名副其实的好茶了。

中国的茶叶,源远流长,种类繁多,各种知名品牌不断衍生。但随着历史的变迁和人们品位的提升,优胜劣汰的现象不可避免。但汤池茶一路走来兴盛不衰,足以说明它旺盛的生命力和良好的生存环境。估计是没有人能说得清楚“白云春毫”是“燕窝洼”那棵茶树的多少代子孙了,这就像文化传承一样,是一个不断更新,不断优化的过程。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著名茶叶专家陈椽教授亦是看中了汤池茶无论是在质量还是在品牌上,都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于是先后四次来到汤池,实地查看,最后还是精选二姑尖“燕窝洼”作为茶叶基地,以先前的品牌茶“二姑尖毛峰”为原型,历时三年,从种植,到制作,精心打造,最终创制出新一代名茶“白云春毫”。

陈椽教授当然是文化人,所以他领衔的专家组在继承传统色香味等诸多优点的同时,再植入新的时代元素,这样的“白云春毫”自然是透着厚重的文化底蕴,自然是茶客们“渴”之以求的名门新宠。一位作家在他的一篇关于“白云春毫”的散文中写道:“初见其茶,外形紧细、挺秀,叶底嫩匀,像深闺待嫁的村姑,纯洁、质朴,然却香气清新高雅,滋味鲜醇爽口,汤色碧绿清澈,未饮先醉……”

把好茶比作秀女佳人绝非这位作家的首创,无独有偶,苏轼就曾有诗句:“戏作小诗君一笑,从来佳茗似佳人。”只是不知道苏轼是否来过庐江,来过汤池,是否喝过二姑尖上的茶?否则的话,他怎么一千多年前就做这样的比喻?

因为,只有喝过“白云春毫”的人才有这样的体味。

牡丹傅岱海/摄

新闻推荐

百年丁氏宗祠大修 昔日水师提督安在开栏的话

开栏的话

庐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庐江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