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辛“都”姓:“我们是蒙古族后裔”
谷圩村都姓人大多身材魁梧,方形脸,浓眉大眼,与蒙古族人很像
姓“都”的利辛有三千
据统计,“都”姓人在全国不到20万,在安徽不足1万,而在亳州市利辛县也有“都”姓人聚居,约3000人左右。利辛这支“都”姓同属一个家族,他们称祖上曾是蒙古族人,为元朝皇帝忽必烈之子必里海的后代,从现在很多都姓人的相貌上,还能看到蒙古族人的特征。
利辛县阚疃镇谷圩村、镇西村、汪胡村,程家集镇赵圩村,这四个相邻的村庄是“都”姓人的聚居地,利辛绝大部分的都姓人生活在这里。其中,谷圩村就有都姓人近1500人。
谷圩村村支部书记都庆坤告诉记者,谷圩村是利辛县都姓人最初生活的地方,因为在该村的后都庄曾有一个占地两亩的祖坟。
“那个祖坟地里至少有七座坟,呈扇形分布,最大的祖坟排在最前面。”都庆坤说,过去,附近村庄的都姓人每年都到这里来祭祖。村里还有一个都家庙,那时,每年二月二,都姓人都会到庙里许愿,非常热闹。
都庆坤说,“都”姓在全国算是人口比较稀少的姓氏,人口不到20万,而安徽还不足1万,主要分布在桐城市、蒙城县、利辛县、庐江县。因该姓氏人口稀少,都姓人成立了华夏都氏联谊会,将全国各地甚至海外的都姓人联系到一起。
利辛县财政局副局长都未来曾参加过联谊会。“联谊会共举行了四次,最初是在山东烟台,后来在内蒙古鄂尔多斯举办过一次,我去的那次是去年在安徽桐城举办的。”
利辛“都”姓为忽必烈后代
都庆坤说,利辛的这些都姓人是一个家族,他们通过祖辈代代相传,以及联谊会和其他方式的调查,认为他们这些都姓人均是从山东烟台迁来的。
都未来向记者讲述了关于都姓祖先的故事。
他说,我国有两支都姓人,一支是汉族,一支是蒙古族。春秋初年,郑国有一位公族大夫公孙阏,字子都。他是当时闻名全国的第一美男子,而且武艺高超,力量很大,所以很得郑庄公的赏识。公孙阏的子孙后来以王父字为氏,称为都姓。这就是汉族都姓的来源,现在的汉族都姓人主要分布在河南、湖南、湖北、四川一带。
蒙古族的都姓则来源于明朝朱元璋时期。据史料记载,元帝忽必烈有一子名为必里海,官名叫“都达鲁花赤”。元朝初期,其在宁海州(现山东烟台)为官,管理军事、政治、经济。朱元璋非常憎恨蒙古族人,所以元朝被推翻后,决定将元朝官员统统处死。因必里海在宁海州为官清廉,百姓们集体为其请愿,希望饶他一命。朱元璋于是将必里海贬为庶民,赐姓为“都”。从此,其后人以“都”为姓,枝繁叶茂,子孙迁到全国乃至海外。
“都”姓人有蒙古族人特征
因利辛县都姓人祖辈一直相传他们是从山东迁来的,加上在族人调查中,发现利辛这支都姓人与蒙古都姓人的家族族谱相同,所以利辛这支都姓人被认为是忽必烈和必里海的后代。
都庆坤说,现在从利辛都姓人身上确实能看出蒙古族人的特征。
“随便从我们村里拉一个都姓人,都是非常强壮结实,性格直爽,甚至有些暴躁。”都庆坤说。
记者发现,该村的都姓族人,大多长着一张方形脸,浓眉大眼,眉骨比平常人略高,跟现在的蒙古大汉很像。
而利辛确曾有人将自己的民族改成了蒙古族。
“阚疃镇镇西村有一个村民也叫都未来,现在合肥工作。在1981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时,他就把自己的民族由汉族改成蒙古族,那时很多村民并不知道可以改民族的这个政策,所以现在大部分人的身份证上依然是汉族。”利辛县财政局副局长都未来说,都氏族人长期与汉族人一起生活,已经习惯了现在的身份和生活,很少有人有更改民族的想法。 何彩云 记者 曾莹莹
新闻推荐
妻子偶遇到当年的学生,在他们的盛情邀请下,我俩来到汤池。一到汤池,在那等候的学生们便围了上来抢着问:我是谁?我是谁?离开他们30多年,妻子一个也没认错,他们同声赞叹:老师的记性真好。 这次他们不仅邀请...
庐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庐江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