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三百六十行·“磨剪子戗菜刀”

安徽日报 2014-03-19 22:47 大字

■ 本报通讯员 徐梅生

“磨剪子戗菜刀——”近日,庐江县泥河镇街道上连续响起这沙哑浑厚的吆喝声。

一辆三轮车、一条长凳,加上一个老人,组成了一幅10年没褪色的磨剪子戗菜刀图。

老人名叫刘和信,笔者见到他时,他正在为一家缝纫店磨剪子,身边还放着几把菜刀。老人精神矍铄,声音洪亮,一点也看不出已有七十高龄。

“磨剪子戗菜刀——”,三轮车上小喇叭一播放,集镇上许多居民纷纷从家里拿来了剪子和菜刀,还有要换的锅铲柄、刀柄。

长凳上放着一个圆形大磨刀石、一块长方形青粉石,还有刘和信自制的手摇砂轮。一个居民递过来一把大剪子。刘和信先是端详一番,用布满老茧的拇指试试锋利程度,然后用脖子上挂的小扳子三下五除二把剪子分成两半,再酝酿着怎么下手打磨。他通常是把刀或剪子拿到手摇砂轮上打薄,再到大磨刀石上粗磨,后在青粉石上细磨……

刘和信是庐江县泥河镇瓦洋村刘老村民组人,从事这个行业20年了……

“过去我做过半个木匠,也打过铁,因此自学磨刀不是难事。”刘和信说。他是泥河中学首届高中毕业生,50岁那年,干起了这个行当。

2003年前,刘和信挑着担子,一头是工具箱,一头是一条长板凳,每天要走村串户走10余里路。从2003年至今,他骑着三轮车到泥河街道和庐江城。 “我一年要去庐江城四次,每次呆个四五天,晚上住10元一晚的小旅馆。东起东门桥,南起停车场,西至金海岸,北至县政府的服装厂和理发店都知道我,我一去,他们就把剪子铲刀集中送给我磨,平时电话联系。 ”刘和信自豪地说。2011年,他做了手术。城里一个服装厂老板几次打电话请他去磨剪子。盛情难却,他只好硬撑着起来帮那家服装厂磨了剪子。

“有一种不锈钢剪子硬度大,只有慢磨,还要顺着弯磨才不卷口,有丝毫差池都会造成剪不动。 ”刘和信说起他的行当,滔滔不绝。他介绍,全镇目前大约只有两人干这活计,但泥河街道大大小小的服装厂就有好几十家,还有千家万户居民的需要,因此,他的手艺很受欢迎。

“一上午一刻不停地磨也就挣30多元,一年也就挣得三四千元,年轻人可不会干这个。 ”刘和信说,看到自己磨出来的东西,内心就有一种喜悦。磨剪子戗菜刀,对这位老人来说,已成了一种习惯和爱好。

磨剪子需要一股内劲,老人磨刀时手背上的筋鼓得像蚯蚓,累狠了,背部筋络也很疼痛。现在,随着年岁增长,他只能外出干半天活,回家休息半天。

刘和信三个儿子都已成家立业,他自己又拿养老保险。三个儿子都不让他外出干这活。 “我要是不来,居民家里的菜刀,这些服装厂的剪子都钝了怎么办?只要我还能动,我就要把这门技艺继续下去。 ”

新闻推荐

省纪委通报4起违反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

本报讯(记者 朱胜利)临近“五一”,安徽省加大对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的查处和曝光力度。 4月18日,省纪委通报了近来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4起典型问题及处理结果。4起典型问题及处理结...

庐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庐江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