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有你,一路同行——写在本报2010年度读者有奖问卷调查结束之际
[摘要]写在本报2010年度读者有奖问卷调查结束之际
暖暖的冬阳令人陶醉,腊月的江淮分外温馨。站在新世纪第二个十年的起点,读着一份份言辞恳切、感人肺腑的读者留言,我们的心头始终被股股暖流浸润——
“《安徽日报农村版》直接为三农服务,是咱农民致富的好帮手。 ”年已七旬的全椒县石沛镇读者周友贵的肯定让我们欣喜;“我女儿就是在贵报‘为农民工找岗\’活动的帮助下找到了一份好工作。 ”全椒县古河镇石涧村小朱组村民宣恒才道出的好消息让我们振奋;“从贵报较高的办报质量使农民受益中可以看到你们付出的艰辛,你们辛苦了,谢谢!”“安徽日报农村版贴近生活,可读性强、信息量大,敢于反映群众呼声,谢谢你们给我送来的文化大餐! ”宿州市符离镇李桥村路前组村民路思千、凤台县钱庙乡读者栾绪标的一句 “谢谢”让我们动容;“版版都有可读性,范围广,切合现实多,有国内外政治新闻大事,有新政策导向,更有三农服务的窗口,是促进和谐社会的全优报纸。 ”庐江县经开区读者王彦明的盛赞让我们自豪;“我订的《安徽日报农村版》都按期带往农村去,有时带迟了,大家伙还打电话来问。希望有更多的农民结识这位‘好朋友\’。”“再接再厉,希望新一年里把广大农民朋友们的‘知心报\’办得更好! ”泾县泾川镇朱凯中、黄山市徽州区岩寺镇方立平等读者的寄语让我们鼓舞……
报纸办得好不好,读者朋友说了算。多年来,读者问卷调查一直是我们秉承为农民办、给农民看的办报理念,问计于读者的“常规动作”。去年12月3日,本报2010年度读者问卷调查活动启动后,短短二十多天内,就收到来自全省各地乃至省外的有效问卷3500多封。即便是在12月28日活动截止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仍旧有许多“没赶上趟”的读者陆续呈上最质朴的建议和最真诚的赞扬。
堆积如山的信件,每一封里都藏着一个故事、一份情谊……
被砸碎的自动麻将机旁,一位农民乐呵呵地翻看《安徽日报农村版》;一个坐在地头的老农正出神地端详着报纸,身后是广袤的生态农业基地……拆开肥西县山南镇小井庄汇湾队村民徐元伍的来信,一组漫画最先映入眼帘。 “农村版走进农家、走到田间地头,不仅丰富了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减少了赌博等坏习气,而且教会咱农民科学种田的新技术,走上生态农业的新路子。 ”酷爱漫画的徐元伍最大的梦想是成为农民漫画家,他希望本报开设反映农村生活的漫画专栏,“把咱农民的心声、农村的新面貌通过画笔道出来”。
68岁的歙县深渡镇安济村村民胡金茂是村里的五保户,两年前结缘本报后,胡老便每月省吃俭用地从仅有的100多元五保金中抠出一点,攒起来订报。去年看到本报关于黄山一位农民捐献遗体的报道之后,深有感触的他也托人办理了遗体捐献手续。去年5月,胡老被安排住进了镇里的敬老院,过上吃喝不愁生活的他却始终心怀遗憾:“虽说在敬老院里生活有了着落,但因为集中供养没了保障金,想省钱订报纸也不行了。 ”胡老说,眼下他最大的心愿便是“让自己的有生之年仍有农村版相伴”。
绩溪县上庄镇宅坦村村民胡建平也有着同样的期盼。十年前在打工返乡路上与本报“一见钟情”后,胡建平便与农村版成了一直相伴的知己。去年,一场大病花去了胡建平几乎所有积蓄,生活捉襟见肘的他也因此没有订阅今年的报纸,“看了9年安徽日报农村版,一下子就断了交情当然舍不得,等我借到钱一定补定下半年的报纸。 ”
读者真挚的表白,让我们每一个人泪流满面。经报社领导批准,本报决定为这两位读者各赠送一份2011年度安徽日报农村版,新的一年里,我们依旧同行!不离不弃!
歪斜的字迹略显潦草,也较难辨认,在所有的来信中,有一份调查表很是“扎眼”,而这,是一个残疾人用反手历时两个多小时一笔一划写就的。庐江县汤池镇双墩村村民莫家祥20多年前在一次意外中失去了左手,与本报相识已有4个年头的他曾多次有给我们提笔写信的念头,但都是在“反手字写得不好,怕遭嫌弃”的担心中打了退堂鼓,“这一次我实在想把憋在心里的话说一说,鼓足勇气回了信,这也是我大半辈子第一次给人写信”……在这里,我们想对所有和莫家祥一样有顾虑的读者朋友们说一声,你们的批评建议、你们的赞赏肯定是我们成长最为需要的雨露阳光,又岂会嫌弃?
一封封饱含深情的信函纷至沓来,让我们收获的,有喜悦和自豪,也有反省和深思,更有深深的感动……亲爱的读者,衷心地感谢十年来你们的坦诚直言、不离不弃、一路相伴,感谢你们在岁末年初带给我们的所有感动,而这一切都将最终汇成,鼓舞我们在新征程上继续前行的动力!
新闻推荐
本报讯 2010年末,庐江县联社各项考核指标均达到安徽省联社“二级”联社标准,取得了一年跨两级的佳绩,由原来的“四级”提升至目前的“二级”联社;同时,所有各项指标实现跨越式发展,三年翻了一番。2...
庐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庐江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