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拜母子坟
[摘要]张正顺
下枞桐公路,傍麻溪河东行,越过一道平缓的土岗,一片田畴之中望见几座凌空而立的亭阁,其中幡旗招展。正值初夏,草木葳蕤,秧苗发棵生长,赤色的瓦楞与彩色的幡旗在一片绿色的背景下分外显目。无须同伴提醒,我就猜想到那是“母子坟”了。
母子坟的名字我早已听说过,知道它在枞阳的钱桥镇与庐江的罗河镇接壤处,并一直好奇而神往着。神奇的地方都有神奇的故事,或者神奇的故事会使一个地方变得神奇,母子坟也许兼而有之。传说几百多年前有一妇人在饥荒之年怀抱小孩乞讨至此,因长期受饥挨饿,最终死于荒野。当地的老百姓见此情景,顿生悲悯之心,就地掩埋了母子。此后,每逢清明冬至,不少人因感怀纪念常来到坟前焚香烧纸,并乞求心愿。也许是冥冥之中的母子为了报答当地村民的仁慈与厚爱,凡来母子坟前所许之愿常能实现,于是人们就为此母子立碑,以纪念和歌颂护佑之功。
小车在一块田间空场旁停下,一条泥土田埂引领我们向前,准确的说是一条狭窄的阡陌小径。每次回乡祭祖,除了乘车,我必须步行一截曲折的泥土小路才得以走近先辈的墓地。我觉得这是一种很有必要的过程和仪式。祭祖就是回归和贴近自己的根,而泥土是人类的根,在行走中亲近,或则是祭拜。隔着一条溪河,清晰地看见对岸“母子坟”三个大字的门额,我们远距离对其拍照,然后踏过“三石桥”而去。
整个母子坟,其实是一个被围墙合拢起来的墓园,占地面积大概三四千平方米,一座坟冢突兀在园子的中间,上面竖立着十余座亭阁。我们首先沿着紧靠围墙内侧的甬道踱去。蜿蜒的围墙显徽派式样,奇怪的是,墙体几乎一律由石碑堆砌而成,上面一律都清晰地镌刻着文字,都是颂扬母子坟的。甬道的另一侧,都是簇新的石碑,或并排竖立着,或堆叠横放着,上面依旧刻有颂扬的文字,诸如“母子神灵、有求必应”之类。我们绕墓园一周,径直穿行在碑林、石山中,所见的石碑数以万计,叹为观止。陪同我们的老吴是当地人,他说随着母子坟的声名渐渐大了起来,便有越来越多的信士来母子坟烧香许愿,许愿内容多为求取姻缘、求子之类,若灵验,则须立碑烧香还愿,以致如今园内石碑如林,成为母子坟的特色景观。
在母子坟园内的十余座亭阁中有一座四方亭,飞檐翘角,里面供奉着母子铜像,母亲端庄而又慈祥,孩子紧紧地偎依在母亲的怀抱里。四方亭的下方,所谓的母子坟冢形同小丘。令人惊讶的是,由于人们不断地烧纸焚香,坟冢上面遍布着一层灰烬,该有一尺多厚,灰白的灰烬间夹着点点猩红的鞭炮纸屑。此刻近旁仍是香火缭绕,香客络绎不绝。据说前来进香的除了附近的老百姓,还有几百里之外的信士和游客。多少年来,母子坟都这么热闹着,凭着其中神奇而又真实的故事吸引着人们,如同一处风景名胜。
与一般的“风景名胜”不同的是,母子坟现存“一园两票”现象。墓园南边门上写着“母子坟”三个大字,门前的溪河那边属于枞阳县;北边门上写着“母子陵”三个大字,属于庐江的罗河镇。据说香客可以随便从哪个门里进来,但多数人还是熟悉并喜欢“母子坟”的名字,大概因为它包含着简朴与实在,正如坟的来历与现状都彰显着极大的平民性。
母子坟静立一处,几百年来任人祭拜,给予普通百姓“有求必应”的现世需求与当下关怀,求子、求财、求功名、消病祛灾,寄托着永无穷期的愿望和永无止境的追求。母子坟播撒着一粒粒希望的种子,作为时代的缩影,折射了特定历史时期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和需求。
我们在坟冢旁烧香、跪拜,也只是烧香、跪拜,然后静立一隅。因为在我们看来,来这里祭拜还基于信仰情感的落实。不是吗?一个母亲,在大苦大难面前,没有丢下年幼的孩子,独自去逃生求生,而是将自己的生命和孩子紧紧地联在一起,这正是人间最无私、最真挚、最伟大的母爱。母子坟将母爱定格,将母爱延续,将母爱升华,弘扬的是温暖的大爱。同时,令这对无名无姓的母子死而无憾的是,她们遇到了善良的百姓,没有暴尸野外,而能够在举目无亲时入土为安。从这个意义上说,母子坟是一座永恒的丰碑,镌刻着淳朴,镌刻着善良,镌刻着厚道。由此看来,母子坟还彰显和倡导了淳朴与善良的民风。而这正是为我们所祭拜的吧。
古往今来,人世间有什么比大爱与大善更重要?但有这些,我们还祈求什么?还有什么不可祈求?
拜过母子坟,也是拜过自己。一路回望,心澄如水。
新闻推荐
推闸工人已被警方控制
庐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庐江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