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五一”小长假,记者调查发现——不少“农家乐”成了“农家愁”

安徽日报农村版 2010-05-04 13:28 大字

“五一”小长假,各地旅游市场迎来了一个旺季。但记者调查发现,在短线游依旧“唱主角”的“五一”期间,昔日备受追捧的农家乐景点,却没能在这场“热闹”中赶上趟。历经短暂“风光”后,农家乐正遭遇发展的“瓶颈”。

昔日风光而今惨淡

“原以为今天会有很多人来摘草莓,可到现在连个人影都没。 ”小长假第一天,已在自家草莓棚前守了大半天的合肥市包河区大圩镇丁大姐忍不住向记者抱怨。 “前两年这时候,前面这条水泥路从头到尾,小轿车都停满了。 ”顺着丁大姐所说的水泥路,记者看到,1000多米长的路上只零散停着几辆车,路两边的草莓大棚里,体验“采摘乐”的游客寥寥无几。

“平日里根本没人来钓鱼和吃饭,可今天放假,也只有20来人。 ”在大圩无公害生产基地利用自家鱼塘搞垂钓的李青,也对当天的生意 “很不满意”。

感到失望的不止丁大姐和李青。“年前我就盘算着,借这个小长假‘翻个身\’,可一天下来,来游玩和吃饭的只有不足30人,连本钱都不够。”提及小长假的进账,肥西县三岗村梨园春农家乐负责人周业荣叹息说。

“早从2007年年底起,农家乐生意就差多了。去年五一我们预算每天能有40桌人来吃饭,备了很多菜,可实际上却只有5、6桌,光这3天就损失了2000多元。 ”对于今年“五一”的冷清场面,周业荣并不陌生。让他记忆犹新的,还有农家乐开始时的繁荣:“节假日每天光来吃农家饭的游客就有30多桌,包厢不够用,就在院子里露天搭桌子,平均每天有近4000元的营业额。可现在我们每天亏损近800元,一些想开发的游乐项目也苦于没钱就停了,不知道这样还能撑多久。 ”

农家乐发展问题多

曾经“风光”无限的农家乐旅游如今为何惨淡经营?记者经深入调查发现,农家乐的发展存在诸多亟待治愈的“顽疾”。

项目单一,形式雷同,降低了农家乐的吸引力。 “去了一次不想去第二次,去了一家不用去第二家。 ”这是很多农家乐游客共同的感触。一名游客坦言,“农家乐”刚兴起时,偶尔去吃顿土菜、呼吸一下新鲜空气,是件惬意的事,可几年下来,依然是老样子,休闲娱乐项目大多就是垂钓、采摘和吃饭,渐渐就“乐”趣不多了。

准入门槛过低,降低了农家乐的品质和档次。 “刚开始大家一哄而上,政府又一个劲鼓励,村民家门一敞就办农家乐。 ”2007年,三岗村村民王兴伦也趁热开办了一家农家乐,却在不到一年后无奈改为超市。王兴伦告诉记者,2006年至2007年,各地“扎堆”搞农家乐,仅三岗村就一度多达数十家,由于良莠不齐,无序竞争,很快生意就萧条了,现在该村仅有一、两家还在负债支撑。

配套基础设施落后,限制了农家乐旅游发展。据了解,安徽省农家乐大多位于城郊农村,基础设施普遍落后,道路、水、电和网络通讯设施都显不足。同时,景点卫生条件大多不好,尤其是厕所卫生状况较差,令人止步。

身份“尴尬”,融资困难,使得农家乐旅游难以做大。在不少农家乐经营者看来,“尴尬身份”是他们发展的最大拦路虎。目前农家乐项目所用土地多是以租地方式获得短期使用权,经营者不敢加大投入,同时又难以办理抵押贷款扩大规模和提升档次。

多方支招促发展

农家乐何以突破重围真正“乐”农家?旅游专家表示,特色化发展是根本。

“我们现在的农家乐多集中在餐饮方面,没有把农村的‘土味\’真正呈现出来,特色不明显。 ”在今年初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凤台县真菌协会会长鲁中祝就专门提交建议,对“农家乐”提出了多找些“乐子”的期待。

针对农家乐规划起点低,甚至没有规划的问题,庐江县旅游产业招商局副局长朱焊群表示,各级政府应制定准入标准,做好统一规划,指导农家乐经营者错位发展、形成特色,以避免农家乐投资盲目和形式单一。

“农家乐未来应更多寻求与旅行社的联合发展。”合肥一家旅行社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安徽省大多数农家乐景点分布零散且相对独立,如果能将当地农家乐整合成常规化的“一日游”甚至更长时段的旅游线路,将更具发展潜力。

“政府应在制定和落实农家乐优惠政策上下功夫,切勿鼓励创办时允诺多,实际兑现却很少。 ”采访中多数农家乐经营者向记者表露了 “政府帮我们扶上马,还需送一程”的心声。

本报记者 钱程

新闻推荐

肥西村村建远程影院肥西县是全省首个推广远程影

肥西村村建“远程影院”本报讯 肥西县是全省首个推广“远程影院”进村的地区。目前,肥西县344个村居都已建成现代远程教育站点,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随时看到精彩的电影节目和相关知识培训讲座。...

庐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庐江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